×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辨证论治:足少阳胆经病证 打印页面

人体穴位网 www.xuewei360.com    2018-07-04 09:01:10  

本证是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胆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口苦,黄疽,胁肋疼痛,善太息,疟疾,恼怒,惊悸,虚怯,失眠。

病机分析: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毗,上达额。本经有病则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

足少阳胆经其支者绕耳经颈部结喉旁下行缺盆,经腋窝循胁肋,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本经有病,经气运行不利,则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

胆主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横溢则口苦、黄疽;

胆气不畅郁滞则胁肋疼痛,善太息;

胆为少阳,可表现为往来寒热,故辨疟疾为少阳;

胆气郁结化火则恼怒;

胆为中正之官,具有决断功能,胆病则决断功能失常,故惊悸,虚怯,失眠。

文章来源:http://www.xuewei360.com/rentixuewei/jingluoxuewei/17188.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