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煲汤药材 打印页面
人体穴位网 www.xuewei360.com 2012-08-02 17:58:36
煲汤的时候,很多人经常会考虑到一些传统中药药材,不仅调味,还可以养生滋补。下面特地从食物食材里面找来一些药材的介绍,教大家如何选择煲汤药材。
枸杞
枸杞性平味甘,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枸杞的主要功效归纳为“滋肾、润肺、明目”,常与大枣、熟地、菊花、山药等药同用。用来入药或泡茶、炖汤,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甜菜碱和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杏仁
《本草纲目》中总结杏仁有3大功效——润肺也,消积食也,散滞气也。因此常用于止咳化痰,促进消化,排除体内废气。按照中药药性:杏仁性平味苦、辛,辛则散神、苦则下气、润则通便养颜、温则宣滞行痰。因此有发散风寒的功效。
大枣
大枣性平,味甘,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药物。对于胃虚食少、倦怠乏力、心绪烦乱症状很有帮助,常吃大枣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大枣可以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做成可口的小吃和美食,是极有营养价值的餐桌常客。
茯苓
茯苓味甘,性平,中医认为可开胸腑、调脏气、补气血,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提高人体代谢率,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饼、龟苓膏都是夏季备受欢迎的食品。
芡实
芡实的别名叫做鸡头米,煮烂之后像爆米花一样膨胀开来,具有增补脾胃功能。古书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对于营养吸收很有帮助。它含碳水化合物极为丰富,约为75.4%,而含脂肪只为0.2%,极容易被人体吸收。
淮山
淮山性平味甘,有“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的赞誉,具有健脾补胃、固肠止泻、益肾的作用,用来煮粥或者炖肉,完全作为日常蔬菜食用。中药方上的淮山通常都是干淮山,多食也无妨。不过感冒了最好不要吃,肠胃积食者也忌用。
当归
当归性温,味甘、辛,有浓郁的芳香。在中医药理上,它善补血活血,润燥滑肠通便。《本草备要》谓其:“血虚能补,血枯能润”,对气血生化不足,或气血运行迟缓以及血虚肠燥便秘者可谓良药。
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当归对于养护心脏非常有帮助,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缺氧。夏属心,服食当归应该很适宜。
女性所熟知的镇静、镇痛、抗炎作用是当归的另外一大优势,它对子宫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其水溶性非挥发物质能使子宫收缩加强,其挥发性成分则能减缓子宫节律性收缩,使子宫弛缓。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于女性美容养颜也很有帮助。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讲述了百合的药用价值,指出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肺等作用。对于入夏之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等症很有帮助,同时兼具清心安神功效,有益于睡眠。
莲子
莲子是常见的滋补之品,中医认为,莲子有益心补肾、健脾止泻、固精安神的作用。暑气上升食欲不佳时,晚饭可以煮点汤品代替,银耳莲子羹、八宝粥都是经常可以吃到的,可治疗口舌生疮,宜于睡眠,是很好的去心火的补品。古人认为经常服食莲子,百病可祛,莲子中的钙、磷和钾含量非常丰富,可以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并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煲汤药材要分寒热
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煲汤的药料也有寒热之分,如土茯苓煲龟属于养阴清热祛湿之用,其性偏凉,不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服用。又如不少家庭用西洋参、鹿茸等煲汤,一家大小都饮用,若家庭中均为成年人问题不大,西洋参有补气生津之用,鹿茸可补肾强筋健骨。但若家中有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儿则不适合,因西洋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鹿茸除含有多种氨基酸外,还含有雌激素、雄激素等,对人体有强壮和性激素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鹿茸有促进幼龄动物体重增长和子宫发育之功,若作为饮食常用,有促进儿童性早熟之虑。故煲汤选用药材也要分清寒热虚实,方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以下是几种 “老广”常用的煲汤药物,现简单介绍各自药性,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1.淮山、芡实。二药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肾去湿作用,煲汤时可少佐陈皮以行气,其用量为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2.沙参、玉竹: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阴润肺养胃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或有少许咳嗽、口干者,用量为15~20克。
3.龙眼肉、百合:龙眼肉性味甘温,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百合甘微寒,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作用,二药配伍煲汤适用于病久体虚、失眠健忘者。龙眼肉可用10~15克,百合则可用量稍大5~30克。
4.石斛、枸杞:石斛属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明目之用;枸杞其性甘平,滋肾补骨明目,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肝肾阴虚,而见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眼涩、腰膝酸软等。枸杞子用10~15克,石斛15~20克。
5.罗汉果、甜杏仁:罗汉果其性甘凉,清热润肺止咳通便;甜杏仁又称南杏,其性苦微温,有小毒,滋润养肺通便。适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者。罗汉果用15~30克,或1~2枚。甜杏仁有小毒,用量为3~6克
6.玉米须、赤小豆:玉米须甘淡平,利水消肿、清肝胆湿热;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湿消肿之用。适用湿热证之脘腹胀满,纳减尿少或水肿等。玉米须可用20~30克。
以上药材可加入排骨、瘦肉或鱼适量煲汤,避免用脊骨与长骨,以免油脂较多于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