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医病法八种 打印页面
人体穴位网 www.xuewei360.com 2012-06-25 15:33:27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医病法八种
(1)感冒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 大多是由于寒温失于调节,外邪或各种病毒、细菌侵入引起,其中病毒引起者约占90%以上,细菌引起的仅占10%以下。临床以发热、怕冷、咳嗽、鼻塞、流涕、喷嚏、流泪、头痛、身痛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儿可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度,可持续1~2天或10多天。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风热型和风寒型两大类进行辨证治疗。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感冒基本方如下:
(1)分阴阳80~120次, (5)清天河水200~300次,
(2)顺运内八卦80~120次, (6)揉一窝风200~300次,
(3)上三关80~120次, (7)揉二马200~300次,
(4)下六腑80~120次, (8)推脾土200~300次。
随症加减法:(1)感冒发热较高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2)感冒发热,寒战,汗不出增加拿列缺,揉一窝风各200~300次。(3)感冒咳嗽发热,增加清肝穴、清肺穴各120~200次。(4)感冒胸满气喘或吐痰或不吐痰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5)感冒伴有吐奶或呕吐食物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6)感冒伴有大便稀薄增加推大肠120~200次。(7)感冒伴有大便干燥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
附:小儿复感
小儿复感是现代西医对小儿反复性感冒的简称,是指小儿感冒治愈后不久又感冒了,反反复复,一年内在5次以上。目前小儿复感较多见,可能跟治疗不当有关。小儿复感可归属于中医的气虚感冒、血虚感冒、阳虚感冒、阴虚感冒及夹症等范畴。西医治疗小儿复感疗程约1~3个月,中医则辨明属何种证型予以论治,疗程约20天~2个月,应用本文介绍的感冒基本方病随症加减较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说明:
(1)许多急性传染病初起时的症状类似感冒的初期,临床诊断,应于重视。
(2)发热时应充分休息,多喝白开水,食易消化的食物,室内温度、湿度要都适宜。
(3)预防措施:
①合理哺养,及时调节辅食,以提高营养的供给和吸收。
②适度的室外活动及晒太阳,流感高峰期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轻微的感冒可以不服药,多喝点白开水,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可是身体较弱的小儿或者病情较重的感冒就应该及早合理的治疗。
(4)正确使用本疗法治疗感冒一般1~2天即可见效,3~5 即可痊愈,如果1~2天没有见效应配合其它疗法,同时仍坚持推拿,效果会更好。如果是“复感”3~7天也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推拿方解
中医认为“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就是说病邪或病毒、细菌侵入人体的前提条件就是人体的正气虚弱。于小孩而言,正气虚弱主要就是脏腑尚未发育成熟,人体的机能尚处于薄弱阶段,缺乏抗病能力,所以当受到病邪或病毒、细菌侵入时就容易发生感冒。肾为先天之本是小儿发育生长的物质动力的基础,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精微的来源,扶助小儿的正气应该从调养小儿的脾肾入手。因此,治疗小儿感冒应“扶正祛邪”,即在祛除病邪或病毒、细菌的同时提高小孩的抗病能力或自愈力。
揉一窝风功能祛除风寒,鼓动人身的阳气,调和肠胃气机,发汗解表。清天河水功能清热解表,是退热要穴。揉一窝风、清天河水各200~300次,为此推拿处方中推拿次数最多穴位之一,二穴相配为君。
揉二马功能平补肾中阴阳,以补先天之肾,推脾土功能补脾益气,以补后天之本,揉二马、补脾土各200~300次,也为此推拿处方中最多的次数之一,二穴相合同补脾肾扶助人身的正气,同时,又能鼓动清天河水、揉一窝风清热解表的力量,所以为臣。
上三关功能鼓动人身之阳气以发散风寒,下六腑功能通下泻热,可清里之热邪。一散一清,使气机和平,助君臣以除病邪为佐。分阴阳,功能分理人体阴阳之气血,调节人体的气机,顺运内八卦功能宽胸下气,调理人体的气机,此二穴相配,协调诸穴的功能为使,共奏解表除邪,健脾益肾,调和气机之功。
随症加减说明
(1)感冒发热较高,应当以解热为重点,清天河水是退热要穴,无论外感内伤均可用之,且清热而不伤正气是本穴的特点,所以,在感冒基本方的基础上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如果热仍不退,可以继续清天河水300~500次,或更多,以争取取效。
(2)感冒发热,寒战,汗不出,属于风寒束表,治疗当以发汗解热为重点,拿列缺是发汗的要穴,所以,增加拿列缺的次数。揉一窝风为散寒要穴,可以增强拿列缺的发汗力度,因此,在感冒基本方的基础上增加拿列缺,揉二马各200~300次(可用联穴法)。如果汗仍不出,继续增加拿列缺、揉一窝风各300~500次,以取疗效,汗还不出,可以口服小儿ABC或喝点热姜汤水,同时注意保暖,促使汗出,使热随汗出而解,但应使身上微微汗出,不要大汗,大汗则容易损伤人的正气。
(3)感冒伴有咳嗽,治疗当配合清肺止咳或清肝止咳。清肝穴功能清肝平肺退热以止咳嗽,清肺穴功能清肺止咳嗽,二穴合用疗效更强,所以在感冒基本方的基础上增加清肝穴、清肺穴各120~200次(可用联穴法)。如果仍咳嗽不止,可以继续增加清肝穴、清肺穴200~300次以增加止咳的力度。
(4)感冒伴有胸满气喘或夹痰,当以宽胸化痰降气为主。顺运内八卦功能宽胸化痰降气,所以在感冒基本方的基础上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胸满气喘仍未缓解,可以继续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对反复性感冒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的患儿来讲最好再配合中药治疗,目前市面上尚无较好的中成药,可以请合格的中医师辨证治疗,临床体会效果还是不错的。
(5)感冒伴有吐奶或呕吐食物,是小儿的胃肠薄弱,外邪侵扰胃肠,治疗当在治疗感冒的基础上和胃理气,增加治疗吐奶或呕吐食物的穴位。顺运内八卦功
能调理气机,止吐、止呕,所以在感冒基本方的基础上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临床体会一般1~3天就可痊愈。
(6)感冒伴有大便稀薄,这是感冒导致肠道气机不调所致,治疗应当在治疗感冒的基础上增加调理肠道的方法。大肠穴功能调节肠道,固涩止泻,所以,增加推大肠穴120~200次。
(7)感冒伴有大便干燥,是感冒引起肠道津亏,气机不调。治疗应当在治疗感冒的基础上增加调理肠道,通下大便的方法。大肠穴功能调节肠道气机,清大肠穴可治大便干燥,所以,在治疗感冒的基础上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
(2)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证候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有的较难辨别,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分为两大类。外感咳嗽,给予疏风散寒宣肺,或疏风清热宣肺,或清肺润燥;内伤咳嗽,辨明由何脏所致,立法施治。临床小儿以外感咳嗽为多,治疗原则,以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为主,扶助正气为次。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咳嗽基本方如下:
(1)分阴阳穴80~120次 , (6)清肝穴80~120次,
(2)顺运内八卦120~200次, (7)清肺穴200~300次,
(3)上三关80~120次 , (8)推脾土200~300次,
(4)下六腑80~120次 , (9)揉二马穴200~300次 。
(5)清天河水80~120次,
随症加减:
(1)咳嗽伴有痰白清稀,鼻塞涕清,发热,怕冷,身上无汗,胸满厌,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一窝风穴,拿列缺穴各300次,发热不退再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2)咳嗽伴有痰稠色黄,不易咯出,鼻塞,流浊涕,身上微汗出,增加清天河水,清肺穴,揉一窝风穴各200次。(3)咳嗽日久,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弱,怕冷喜暖,身体虚弱者,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二马穴,推脾土各200次。
其它说明:
(1)凡西医诊断为感冒、急性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伴有咳嗽者均可按照上述方法治疗。对因肺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白喉引起的咳嗽应采取其它方法治疗,同时亦可配合“本疗法”,以减轻痛苦(白喉增加下六腑500~1000次)。(2)吸入异物引起的咳嗽,不在本推拿治疗之列。 (3)小儿咳嗽较发热、鼻塞难愈,一般3~6天才能见效,即便咳嗽已愈应再坚持推拿3~5天对小儿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3)哮喘
哮喘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病,经常反复性发作,春秋二季发病率较高,气候骤变多为发病的诱因。中医将哮喘分为内因、外因两大类,急性期、缓解期两个阶段,大约分八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基本方如下:
(1)分阴阳穴80~120次, (5)清天河水80~120次,
(2)顺运内八卦300~500次, (6)清肝、清肺穴各80~120次,
(3)上三关80~120次, (7)推脾土200~300次,
(4)下六腑80~120次, (8)揉二马穴200~300次。
随症加减:
(1)哮喘伴有发热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清肺穴,清肝穴各100~200次。(2)哮喘伴有鼻流清涕增加揉一窝风穴,拿列缺穴各200~300次。(3)哮喘伴有胸闷喘促较重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4)哮喘伴有大便稀薄增加推大肠穴120~200次。(5)哮喘伴有大便干燥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6)哮喘伴有手足心热增加推脾土,推胃穴,清天河水各200~300次。(7)哮喘伴有厌食增加推脾土,顺运内八卦,掐揉四指缝穴各200~300次。
其它说明:
(1)凡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均可用本疗法。(2)小儿哮喘的疗效如何不但要看症状是否改善,更应以肺功能为依据。(3)本疗法可在20~30分钟内使急促的呼吸音得以缓解,缓解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因病情而异,因此,应该坚持长期推拿,临床配合中药效果较好。
(4)呕吐
呕吐是小儿的常见证候,多发于一岁以下的小儿,多由于小儿脾胃薄弱,消化器官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所致。应及时治疗。中医大约分为五个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基本方如下:
(1)分阴阳穴80~120次, (5)清天河水80~120次,
(2)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6)推脾土120~200次,
(3)上三关80~120次, (7)揉二马穴120~200次。
(4)下六腑80~120次,
随症加减:
(1)呕吐伴有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增加拿列缺穴,揉一窝风穴各200~300次。(2)呕吐拌有发热较增加下六腑200~300次。(3)呕吐伴有大便秘结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不愈者增加下六腑200~300次。(4)呕吐伴有大便稀薄,泻下为完谷不化之物增加推大肠穴,推脾土,揉二马穴各200~300次。
其它说明:
(1)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应注意小儿的消化能力,切忌过饱及食无规律。(2)呕吐时应将小儿的头置于侧卧处,以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3)呕吐频繁者应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酌情进食,同时加强推拿的次数。
(5)腹泻
腹泻中医称为泄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病症,多伴有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是婴幼儿时期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西医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中医大都将小儿腹泻分为五六个证型进行治疗。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基本方如下:
(1)分阴阳穴80~120次 (5)清天河水80~120次
(2)顺运内八卦80~120次 (6)推大肠穴200~300次
(3)上三关80~120次 (7)推脾土200~300次
(4)下六腑80~120次 (8)揉二马穴200~300次
随症加减:
(1)腹泻伴有呕吐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2)腹泻伴有发热、鼻塞、流涕增加揉一窝风穴,清天河水各200~300次。(3)腹泻伴有大便久泻不愈,带有白色奶块或食物残渣增加推脾土,揉二马穴个200~300次。(4)腹泻伴有脓样粪便增加推大肠穴100次,推脾土,揉二马穴各120~200次。(5)腹泻伴有烦躁不宁,时而惊厥增加揉小天心穴300~500次,清天河水120~300次。(6)腹泻水样便伴有腹痛增加揉一窝风200~500次。(7)腹泻伴肛门灼热赤红或腹痛增加下六腑200~300次。
其它说明:
(1)原则上腹泻小儿仍需继续进食,但脱水严重,吐频繁者暂不宜进食,一旦呕吐好转,食欲恢复应及早恢复进食。(2)脱水严重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同时给予推拿。(3)西医所称的慢性腹泻,即长达数月或一年的腹泻,固然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也可能与治疗不当有关,其中滥用抗生素破坏人体正常的菌株群是一个原因。从中医角度看属于药毒损伤胃肠,单用本疗法推拿7~20天一般可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