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鸣天鼓的养生方法 打印页面

人体穴位网 www.xuewei360.com    2015-04-28 09:35:31  

   明代养生著作《遵生八笺·修养脾脏法》记载:“当以夏季之月朔旦,并三季后十八日,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吸坤宫黄气入口,十二吞之,以补呼之损也”。按书中描述,夏令时季,进行“鸣天鼓”可以增强脾气。

  所谓“鸣天鼓”,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按摩保健法。医学古籍《河间六书》记载:“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做鸣天鼓时,双手将耳朵完全覆盖,声音无法通过空气来传播了,转而靠骨头传声为主,食指敲打枕骨,内骨传声,就能听到“咚咚”声,如同敲天鼓一样。

  具体按摩方法是: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叩击力度不可过强,中耳炎及耳膜穿孔患者慎用,一般以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来决定敲击的强度,共60下即可。

  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每次3回,每天3次。

鸣天鼓

  鸣天鼓看似简单,却具有调补肾元、强本固肾的功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下一页 常鸣天鼓 保护听力
常鸣天鼓 保护听力

  耳朵常出现的不适是耳鸣和听力下降,下面介绍几种保护听力的方法:

  一是掩耳击鼓:用中指轻轻压住耳背,食指先放在中指上,然后食指轻轻向下弹拨,注意力量要轻,只需轻轻敲击,耳朵里就会有咚咚咚的响声。

  说明:当我们掩住耳朵,大部分声音都会听不到,不过有一类声音反而会更加清晰,那就是我们轻轻敲击耳朵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是通过骨骼传导进入我们耳朵的。

  二是鸣击天鼓:鸣天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两手掌紧按两耳,大拇指放在耳后完骨的位置(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其余四指捂住后脑勺,两手的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分别依次轻轻敲击脑后枕骨,约20~60下;另一种是在捂住耳朵之后,  先将食指压在中指上,用食指的弹拨来敲击后脑部位,约20~60下。敲击之后,保持掌心按住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略停3~5秒,再左右手同时快速离开,这时耳中会有轰隆隆的声音。

  说明:鸣天鼓的方法应用得非常广泛,早在《河间六书》有记载:“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是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上述两种鸣击的方法道理是相通的,需要注意的是要轻轻地敲击,以免声音太大,引起耳朵不适。

下一页 鸣天鼓——擂响健康的大鼓
鸣天鼓——擂响健康的大鼓

  有段时间,我迷上打乒乓球,因此认识不少喜爱乒乓球的朋友。有一次正玩得开心,突然看到一位大姐捂头蹲在地上,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我们赶紧?过去问她怎么了。她说自己刚才回跑截球,一扭脖子,好像被人敲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差点晕倒在地!我们把她搀扶到场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脖子吧。一摸她的脖颈,都有硬块了。我对她说,你的问题就在这儿,赶快做5分钟鸣天鼓,不然可有罪受了!

  一个人如果老是躺着看书或熬夜上网,都会使脖颈劳累过度,从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引发“颈性眩晕”。颈性眩晕常在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在猛转头或过度后仰时发生。轻者可以几秒钟好转,重者会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

  类似疾病还有肩周炎、颈椎病等,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病,让人深受其苦。其实,跟中医学几招推拿或按摩,你自己就能解决这些病症。

  我给你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康复法——鸣天鼓。

  鸣天鼓是从古代传下来的按摩保健法。古代高明之士依据《黄帝内经­》中的腧穴原­理,特别设计此套方案。在做鸣天鼓时,必须用双手将耳朵完全遮盖,这样耳朵就不能收声了。声音靠骨头传声为主,一旦用手指敲击后脑颅­骨,我们就能听到“咚咚”声,就跟敲鼓一样。

  具体操作方法是,双肘支在桌上,闭目低头,两掌紧贴双耳,十指放于脑后。食指抬起,搭放于中指之上,两食指同时用力,从中指滑下弹击脑后枕骨凹陷处(风池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与风府穴相平。“风池”的意思是蓄风的池子,其功效为“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所谓的“鸣天鼓”就是用食指对这个穴位进行轻击,确保人体邪散而气通。

  鸣天鼓具有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症状均有康复作用。

文章来源:http://www.xuewei360.com/jiankangyangsheng/meiriyangsheng/2015-04-28/15617.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