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偏方大全 > 中医保健偏方

中医的胬肉攀睛、胬肉侵睛、瘀肉攀睛、攀睛、胬肉扳睛、老肉攀睛、目中胬肉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时间:2023-08-07 10:49:50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答:

中医的胬肉攀睛又称胬肉侵睛、瘀肉攀睛、攀睛、胬肉扳睛、老肉攀睛、目中胬肉,相当于西医的翼状胬肉[1]

胬肉攀睛(pterygium[2])为病名[1]。见《银海精微》。又名胬肉侵睛(出《秘传眼科龙木论》)、瘀肉攀睛[1]、攀睛(见《原机启微》)、胬肉扳睛(见《一草亭目科全书》)、老肉攀睛、目中胬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以目中胬肉由眦角长出,横贯白睛,攀侵黑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3]。胬肉攀睛生于大眦者较为多见,也有生于小眦者,亦可大小眦同时发生。男多于女。常见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及户外工作者。病变进行缓慢,往往要经过数月或数年始侵入黑睛,甚者可掩及瞳神,影响视力,亦有停止发展者。

患者睑裂部位的白睛上起膜,渐渐变厚,有血丝相伴,红赤高起,而成胬肉。渐向黑睛攀侵。胬肉多呈三角形,自眦角开始,横向白睛的宽大部分称体部,攀向黑睛的尖端称为头部。

如自觉眼部涩痒,胬肉头尖高起而体厚,赤瘀如肉,发展较为迅速,每可侵及黑睛中央,障漫黑睛则视而不见。如涩痒不著,胬肉头平而不高起,体亦菲薄如蝇翅,色白或淡红,多发展缓慢,或始终停止在黑睛边缘部,不影响视力。

胬肉攀睛以发自大眦者居多[1]

胬肉攀睛可参照以下标准诊断:

一、近眦部的白睛表层,生有翼状肉膜向黑睛攀侵,多发于内眦。

二、若胬肉头尖体厚,赤脉粗大,红赤明显,尖端隆起,向黑睛攀侵,发展迅速者,称为进行期。

三、若胬肉头齐体薄,赤脉细小,红赤不显或微红赤,尖端扁平,发展缓慢者,称为静止期。

四、自觉症状不明显,进行期或伴有眼涩不适,眵泪交加。

胬肉攀睛需要与黄油症、流金凌木相鉴别:

黄油症:

《证治准绳·七窍门》认为黄油症由肺脾湿热所致。症见眼裂部白睛表面,黑睛内、外侧有淡黄色隆起,状如脂膜,浮嫩微皱,状呈三角形,尖端向着眦角,但不与眦角相连,亦无赤丝攀附,不痒不痛,不侵及黑睛,故不影响视力。类似西医学的睑裂斑。无须治疗。

流金凌木:

白睛与黑睛表面之间呈膜状或条索状粘连者,称流金凌木。多在睛珠外伤(尤其是酸、碱性腐蚀伤)或黑睛边缘生翳后形成。其部位不定,不限于睑裂部,亦无发展趋势,不红不肿。由于常常只有头部视黑睛发生粘连,故可用探针在其颈部下顺利通过,而不象胬肉攀睛那样与周围组织粘着。类似于西医学的假性胬肉,无需治疗。

胬肉攀睛患者胬肉色白体薄者,多采取眼部点药为主;色赤体厚,眵泪多者,则加内服药。辨证有风热、实热与虚热之分,实者宜泻,虚者宜降,自当分别对待。如药物无效,发展较快者,当采用手术治疗。

详见胬肉攀睛条。

查看评论

标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中医的胬肉攀睛、胬肉侵睛、瘀肉攀睛、攀睛、胬肉扳睛、老肉攀睛、目中胬肉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