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有些复发性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除外敷、内服药物外,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
吹喉散局部用药
内服中药:清热解毒中药。4声带小结:
也称声带结节,歌唱者小结,是慢性喉炎的一型,由炎性病1变形成。病因:多由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所至。常见于大班上课的教师,超过其自然音域而歌唱的高音歌唱家,病变位置多在声带膜部的中点,亦是发高音时声带振动部的中点位置。初起为粘膜下的小血肿,后经机化,逐渐发展成为小结。
临床表现:早期时发高音破裂,亦称发“毛”,用声易疲劳而不持久,发低音无变化以后逐渐加重,由多数音破裂(沙)而明显漏气(哑)。声嘶亦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检查:喉镜检查示声带前、中1/3的交点的游离缘,二侧对称性突起,早期如红色柔软的息肉样变,并有水肿。病程长者,呈苍白小突起,半透明,表面光滑,基部可见少数小血管,发音时两侧小结相贴而妨碍声带闭合。
5喉息肉:
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称为声带息肉,
病因: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始于一次强烈发声之后,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的慢性病变。
病理:初起时,在声带膜部的边缘、上皮下的潜在间隙中,有组织液积聚,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形成椭圆形或园形声带息肉,分局限性和广基性2型。
临床表现: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鸣和呼吸困难。
检查:喉镜检查,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基底小而有蒂,半透明淡红色或黄白色园形或椭圆形肿物,自声带边缘长出,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呼气时才窥见。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常发于一侧,两侧均有者少见。6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内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成慢性炎症,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病变。鼻腔及鼻窦感染,也能伴发本病。本病的发生机理,尚未清楚,下列二种解释为目前较为普遍的论点。
(一)、由于反复急性发作,机体抵抗力减弱,即是免疫反应下降,形成慢性病变。
(二)、出现自身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本病的特点是常驻有急性发作史,而平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有时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语言共鸣的障碍,由于经常咽下炎性分泌物,刺激胃肠,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这些点状物有时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才能自窝内排出,扁桃体大小不定,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扁桃体肥大,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患者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人体可能受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和毒素的影响,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1、肾炎、长期低热等。因此,慢性扁桃体炎常被指为全身感染“病灶”之一。至于如何把“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联系起来,目前尚无客观确切的方法。
治疗:中医中药
(一)吹喉散直接喷洒在扁桃体病变部位,每日两次
(二)针刺排脓
(三)内服中药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