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保健按摩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6-20)(图文)

时间:2012-05-10 16:19:49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第十六节 提法

123 一、顿提法
  定义: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术部位,以劲儿向上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称为提法。提法分为顿提法、端提法和空提法三种。介绍如下:
   1.体位 受术者坐低凳上,术者靠施术侧上肢前方站立。
   2.操作 术者以双手分握受术肢五指,使掌心向受术者面部。术者将上肢上提到内上方依次向外上方、外下方、内下方,反复循环连续转动数遍。待肌肉放松,转动滑利时,突然发力把受术肢从下向上提拔。每次施术1次或重复2~3次。每次提拔常可发出响声(如图12—59)。
   3.要领
   (1)有骨折者忌用此法。
   (2)术时手心应向受术者面部。否则会使伤加重。
   (3)有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年老体弱或老伤患者,要慢慢向上引提,术后也应慢慢放下,否则均可引起剧疼。
   (4)孕妇暂不用此手法。
   4.作用解除粘连,顺理肌筋。
124 二、端提法
   1.头颈提摇
   (1)体位 坐位,术者站其后。
   (2)操作 术者双手拇指伸直,置于枕后,余指置于两侧下颌骨侧下方抱定头部,带动头部做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及划圈样转头部,各数次。最后向上提头部数次。
   (3)要领
   1)颈部肌肉要放松。
   2)四指放于下颌骨的侧下方,指不能按压颈部。
   3)提摇动作宜和缓而有节律,两手用力要协调,均匀一致,动作不可过猛,力度不宜过重。
   (4)作用 滑利关节,醒脑安神。
   2.四指归提
   (1)体位 坐位。
   (2)操作 术者以两虎口对准两侧耳垂。拇指置风池穴处。中指端置太阳穴位处,四指同时施力,向内归向上提约1分钟(如图12—60)
   (3)要领
   1)手法由表及里,持续着力,四指同时施力,缺一不可。
   2)术时用力宜轻,动作轻巧,取穴准确。
   3)忌用暴力。避免挤、按、捏、抠等手法。 
   (4)作用 疏风止痛,聪耳明目,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健脑安神。
125 三、空提法
   叠掌按腰空提法
   1.体位俯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置于腰部,以另一手掌置于其上重叠,着力于施术部位揉按或推拿,再以双手逐渐深沉下压,并随呼吸在吸气时,突然施以劲两手向上提,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61)。
   3.要领
   (1)术时应根据呼吸节律,确定提法施术时机。
   (2)用力大小以能耐受为度,避免暴力,空提操作要巧要快。
   (3)按压时局部酸胀感、紧压及牵拉感,术后腰部舒适感。
   4.作用补肾气,强腰脊,调和气血阴阳,顺理肌筋。
   提法是伤科治疗八法之一。提法常作为拿法、捏法过程中的一种加强刺激量的手法

 

 

第十七节 压法

一、体 位
   定义:用单手或两手的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压而抑之,称压法。
   压法与按法相似,无严格的区分标准。广义的讲;按是用一定的力按压施术部位,是所有力的总称,所以按包括压。压是按法类中的一种。故有将“指按法”、“掌按法”称为“指压法”、“掌压法”,将两者连起来统称“按压法”。狭义讲:按法力达皮肉,多迎随呼吸,按法面积大,压强小。而压法力达筋骨,不迎随呼
吸,压法面积小,压强大,压力大,时间较长,且力深透。按法动作偏动,按而揉动。压法偏静,压而不动。
   卧位。


二、操 作

126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手指或手掌置于施术部位,间断而缓慢地着力,深压而抑之,缓慢移动,深压而抑,间断压抑,压而不动,提则轻缓,一起一伏,反复施术数次(如图12—62)。

三、要 领
   1.压法用力方向应垂直于施术部位,用力由轻到重,缓慢加压。不可突发暴力。
   2.加压用力时,指力则腕动,掌力则臂动,力宜深沉。
   3.如以肘部进行压法,力量大,刺激较强。操作时应做间歇按压,不能持续用力,力度以能耐受为度。


四、作 用
   舒肝通络,解痉止痛。


五、注 意
   胸壁禁止使用单指压法,采用多指或掌压法,手应与肋骨保持十字交叉状。老年及小儿慎用此法。


六、手法应用

128 掌压胁肋
   1.体位 侧卧位,术侧上肢上举抱头。
   2.操作 术者以两手掌心并置于腋下渊腋、大包穴处,四指置天池、食窦穴处,随呼吸做颤动按压,反复操作2~5分钟(如图12—63)。
   3.要领
   (1)术时两掌心密切接触腋下皮肤。
   (2)受术者深呼吸,术时迎随呼吸,呼气时下压。
   (3)按压时双手均匀着力向下压。
   (4)术时有压迫和舒适感。术后心胸舒畅,头脑清爽感。
   4.作用 宽胸理气,清热解郁。

 

 

第十八节 掐法

一、手法操作

129   定义:以指端(多以拇指端)甲缘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肤的方法,称掐法。又称切法、爪法。
  受术者坐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指端甲缘,将力贯注于指端,着力于体表的施术部位或穴位上长按而掐之,或两指同时用力抠掐之,但不刺破皮肤(如图12—64)。

二、要 领
   1.术时手指垂直用力按压,用力由轻到重,不能抠动,以免掐破皮肤。
   2.掐后常继以按揉,以缓和刺激,减轻局部疼痛感。
   3.掐法次数一般掌握在5~6次,不宜反复长时间应用。
   4.掐法为重刺激手法,取穴要准。
   5.术时有酸、麻、胀、疼痛感觉。


三、作 用
  开窍醒神,回阳救逆,祛风散寒,兴奋神经,温通经络。

四、手法应用

130    1.掐人中
   (1)体位 仰卧或坐位。
   (2)操作 术者一手扶前额,另一手以拇指指甲缘掐于鼻唇沟的人中穴处1~2分钟。后再以两拇指以人中穴为中心向两侧分推到禾髂穴反复数次(如图12—65)。
   (3)要领
   1)掐后可配合指揉法。
   2)术时局部有酸、胀、微痛感。术后头脑清醒,局部温热。
   (4)作用 清热开窍,回阳救逆。

131

   2.面部摩掐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两侧迎香穴,沿上颌下缘经过颧髎、下关到耳门穴止,先施以指掐法后再进行指摩法。反复操作3~5分钟(如图12—66)。
   (3)要领
   1)指掐法宜重,以能耐受为度。摩法需轻缓。
   2)指掐时有放射性酸胀感。术后耳。面、头部有温热及清爽感。
   (4)作用 疏风开窍,活络止痛。
132    3.掐鱼腰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再以拇指指腹自眉弓内梢的攒竹穴,经鱼腰穴、丝竹空穴到上关穴止反复摩动数次(如图12—67)。
   (3)要领
   1)双手均匀、对称甩力,摩时宜缓慢而有力。
   2)掐后可配合指揉。
   3)术时有酸、麻、胀感,且放射到眼窝内。术后视力增益。
   (4)作用 疏风活络,明目镇痛。
133    4.掐睛明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轻掐两眼内眦处的睛明穴1~2分钟。再以两拇指端轻揉睛明穴后,向外下方经四白、颧铐到下关穴止,反复摩动数次(如图12—68)。
   (3)要领
   1)掐睛明后可配合指揉法。
  2)摩动宜缓而有力,经穴处可配合点按。
   3)术时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向眼窝内放射。术后视力增益。
   (4)作用 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134    5.掐四白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两手食指甲置于两侧眼下方的四白穴处进行指掐后,再以两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睛明穴处,自内经四白到瞳子髎分推数次(如图12—69)。
   (3)要领
   1)掐后可配合指揉法,以消除掐时之不适,分推时两指用力要均匀。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并有放射到眼球内的感觉。术后视力增益,眼周温热舒适。
   (4)作用 祛风明目,活络止痛。
135    6.掐四神聪
   (1)体位 坐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扶头,另一手四指(拇、食、中、无名指)分置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处,做掐法,后再继以指揉2~3分钟(如图12—70)。
   (3)要领
   1)术时头宜直立,不可偏斜。
   2)取穴要准确,术时手指与皮肤保持垂直,掐时宜重,揉时宜轻。
   3)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放射到全头。术后头脑清爽。
   (4)作用 舒肝熄风,开窍益聪。
   (5)注意 勿掐伤皮肤。

  7.解溪掐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3)以一手虎口置小腿下段,自上向下经解溪穴刨推到足背部,反复数次。
   2)再以拇指指甲按压解溪、冲阳、陷骨、内庭各穴1分钟。
   (3)要领
   1)按压穴位由轻到重,按后配合指揉。
   2)术时有酸胀感,术后头脑及腹部舒适。
   (4)作用 清利湿热,滑利关节。
   (5)注意 勿掐伤皮肤。

 

 

 

第十九节 擦法
 

一、手法操作

135    定义:以指腹或掌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触于皮表,循于肌肤,往返推擦或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的方法,称擦法。
   擦法与摩法耷动作上是有联系的,擦法的操作直线往返移动,摩法则是环旋移动,所以擦中兼摩,摩蠊擦。 
   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腕伸直,使前臂与手掌面接近于同一平面,以手的掌指面或鱼际贴附于施术部位皮肤,稍用力下压,以肩为支点,上臂做主动运动,带动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的往返直线摩擦移动,使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其中以小鱼际及手掌尺侧着力者称侧擦法(如图12—71);用大鱼际着力的称鱼际擦法(如图12—72);以全掌着力的称掌擦法(如图12—73)。

二、要 领
   (1)擦法动作要稳,不论横擦或直擦均应在二条直线上,不能忽快忽慢。
   (2)擦时往返距离要拉长,动作要连贯持譬,往返距离太短易擦伤皮肤。
   (3)压力要均匀适中,不可忽浮忽沉,以不使皮肤皱折为宜。
   (4)术者肩部要放松,屈肘内收,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动作平稳而有节奏性。


三、作 用
   调和气血,疏经活络,健脾和胃,祛风散寒,镇静安神,舒展肌筋,温煦皮部。


四、手法应用
   1.横擦腰骶
   (1)体位 俯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掌置于腰骶部,横向擦动,反复操作。
   (3)要领 以皮肤微红为度,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擦伤。
   (4)作用 温肾壮阳,祛瘀止痛。
   2.擦腰温肾
   (1)体位 俯卧位。
   (2)操作 术者双手搓热,以一手掌根置于一侧肾俞穴,以肾俞为中心纵向擦腰部。反复操作。
   (3)要领 以透热为度,注意保护皮肤。
   (4)作用 温肾壮腰,祛瘀止痛。
   3.不同部位擦法的效果
   (1)擦上腹部及膀胱经有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者可应用此法。
   (2)擦八馋、擦小腹有活血调经,温肾壮阳的作用。对阳萎、遗精、不孕及经带诸症可用。
   (3)体质虚弱,倦怠乏力者可擦肾俞、命门、督脉、涌泉,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
   (4)对肝气郁结者,可擦胁肋以舒肝理气。
   (5)运动系统的损伤以及风湿痹痛者,擦患处,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第二十节 扫散法

一、体 位
   定义:以拇指偏峰及其余四指指端作前后、上下直线扫散动作的手法,称扫散法,是专用于颞部及枕部的特殊手法。
   坐位,术者站体前。


二、操 作

136   术者以一手扶头,另一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拇指偏峰置于额角发际,其余四指微屈曲并拢,指端置于耳后高骨,食指与耳上缘平齐,稍用力做轻快地向耳后单方向的推动。使拇指在额角至耳上,余指在耳后圣乳突范围内移动约15次。随后再以指端自上向下扫散到枕后脑空、风池穴处约15次。左右分别进行(如图12—74)。

三、要 领
   (1)拇指偏峰及四指指端应紧贴皮肤,腕宜挺住,以肘关节的屈伸带动手掌做扫散动作。
   (2)扫散时出重回轻,下重上轻,重而不滞,轻而不浮。
   (3)动作要平稳,轻柔缓和,持续连贯,避免头部晃动,手法用力不宜过重。发长者,指插入发间贴于头皮操作。


四、作 用
   明目醒脑,祛风散寒,平肝熄风,潜阳健脑。
   注:此法即扫散少阳术。

查看评论

评论:《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6-20)(图文)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