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生活小常识

六神丸新用途

时间:2012-06-13 16:44:09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六神丸新用途:
(1)乙型肝炎:用本品10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2-4周后肝功能可恢复至接近正常。

(2)心房纤颤:六神丸20粒,每日3次口服,可使部分房颤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转为窦性心率。

(3)流感发热:本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10粒,小儿酌情减量。一般服至次日体温可降至正常,能明显改善症状。

(4)腮腺炎:六神丸5-8粒,每日3次口服,同时用10粒以醋调制外敷。

(5)静脉炎:由药液外渗所致静脉炎或局部坏死,用六神丸8-10粒,以醋调敷。

(6)带状疱疹:疱疹破溃蔓延,疼痛难忍者,可用六神丸5-10粒以醋调涂患处,每日2-3次,3-7次获愈。

(7)急性乳腺炎:内服每次10粒,每日3次,同时外用30粒,研细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8)流行性腮腺炎:小儿发病每次服1-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并以六神丸5-10粒,研细,用陈醋或白酒调服患处,每日换药2次,有良效。

(9)白血病:六神丸对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每日90-120粒,分3-4次温开水送服,连服1周。也可与"化疗"同时进行。}

(10)驱蛲虫:用六神丸10粒,水化后涂于肛门外。

(11)荨麻疹:取六神丸适量,研末,用醋调匀,外敷患处,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12)扁平疣:局部消毒后,用手术刀将疣体表面角质层刮破,取六神丸数粒,研碎敷患处,胶布固定,5-7天即可结痂脱落而愈。}

(13)牙痛:取六神丸2-3粒,置于痛牙处,上下牙对咬约5分钟后疼痛即可缓解。

(14)支气管哮喘:成人每次内服六神丸10粒,每日3次,一般用药1小时后症状即可减轻,3日后即可控制症状。

(15)蜂蝎蛰伤:六神丸10粒,用少许凉开水调匀外敷患处,可消肿止痛。

(16)中耳炎:取六神丸3支,枯矾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用棉签拭干耳道浓液后将药粉送入耳内,每日1次,一般用药5次即可全愈。

(17)心绞痛:首次内服六神丸15粒,15分钟后再服10粒,心绞痛即可缓解。

(18)心悸及心律失常:每次内服六神丸20粒,每日3次,次日症状即可减轻。

(19)病毒性肝炎:每次内服六神丸20粒,每日3次,连服2-4周,肝功能即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转阴均较快。

(20)止痛作用:

①牙痛,取本品1-2粒,溶化后涂于痛牙的牙面上,经5-10分钟局部出现麻木感,牙痛即随之减轻或消失。

②其他功效,a、支气管炎,本品中的蟾蜍有抗炎,抑制支气管痉挛之功效,并可提高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成人每次口服5-10粒,一日三次,若配服抗生素类药,效果更佳,一般3-5日即见效。 b、可治疗肺心病,心衰,本品具有强心,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每次取本品10粒,一日三至四次,连服3-5日即可奏效。 c、肿瘤:本品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膀胱癌等均有一定疗效。可口服本品每次10-15粒,每日四次,服后卧床休息1小时,七天为一疗程。

(21)服六神丸三忌:除说明书上注明孕妇忌服外,尚必须注意以下三忌:

忌婴幼儿过量服用:小儿正在生长发育时期,许多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有明显差异,有些家长为了使病儿迅速康复,往往超量用药,从而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六神丸的治疗剂量对成人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小儿却易引起中毒,甚至危及小儿生命。小儿及新生儿有因过量服用经强救脱险和强救无效致死的病例时有报到,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忌心脏病患者误服:六神丸的主要成分之一的"蟾酥"系一种具有强心作用的固醇混合物,其成分水解产物结构类似强心甙,会引起心律紊乱,有效成分蟾酥精的药理作用与西药的地高辛相似,而地高辛是一中效强心甙,六神丸与地高辛合用对心脏的作用增强,可出现强辛甙中毒症状,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心肌及心血管运动中枢受损,致严重心律失常。故接受强心甙治疗病人慎用或不用六神丸。

忌久服六神丸:六神丸所含成分大多气味芳香,辛散走窜。易耗气伤津,主要成分之一的蟾酥为毒性药物,而另一种的主要成分"明雄黄粉"是矿物质硫化砷,毒性较大,服后可致神精萎糜,神志不清等症状。故不宜久服,以免蓄积中毒,用药剂量应从严掌握。(“六神丸新传“见益寿文摘2003年第二期)
 

查看评论

评论:六神丸新用途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