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保健按摩

配穴原则与施治顺序

时间:2017-12-25 15:54:10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按摩治疗疾病,是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施治顺序,作用于适当的穴位或部位上来完成的。所以,选取穴位与施治顺序是否适当,是直接与按摩效果相关的,所以,按摩选穴与施治要按照配穴原则和施治顺序循规而行。

  配穴原则

  配穴原则与施治顺序

  就近取穴:就近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位取穴。多用于器官、经脉、经筋、四肢关节等部位的病痛。如眼部疾患取睛明、风池;膝痛取膝眼阳陵泉;头痛取太阳、百会;面瘫取牵正、颧醪等。

  远道取穴:远道取穴是指在离患处较远的部位,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取穴。此取穴原则多用于肘膝以下的穴位。如胸部疾患取内关穴;腰背疾患取委中、承山等穴;眩晕、头痛取涌泉;久泻脱肛取百会等。

  远近取穴:远近取穴是指在病痛部位取穴与远离病变部位取穴相配合的取穴原则。如胃部疾患取中脘、梁门穴足三里公孙穴;头部疾患取百会、头维穴配列缺、合谷穴等。

  原络取穴:原络取穴属表里取穴的范围,指根据病症所涉及到的经脉,取本经的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如心脏疾患可取心经原穴神门,表里小肠经络穴支正。

  俞募取穴:俞募取穴指根据病症所涉及的脏腑,取其本脏、本腑的俞穴和募穴相配。如胃病取胃俞配中脘;肝疾取肝俞配期门等。

  辨证取穴:

配穴原则与施治顺序

  辨证取穴指根据四诊八纲辨证的结果而据证取穴。如眩晕病出现视物模糊、耳鸣心烦、舌红面赤,则属阴虚阳亢,宜取滋肾平肝潜阳之太溪、三阴交以滋阴,取太冲、涌泉、风池等以平肝潜阳。

  八会穴取穴:八会穴取穴是指根据病症属脏、腑、筋、骨、髓、血、脉哪一方面,在与其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手法治疗。如筋病取筋之会穴阳陵泉,气疾取气之会穴膻中等。

  八脉交会穴取穴:八脉交会穴取穴是指根据病变所涉及的奇经八脉中某一经的分布区,选择相应的八脉交会穴。如心腹及上腹部疾患常取公孙、内关两穴;眼、耳部疾患常取外关与足临泣相配等。

  子午流注取穴:子午流注取穴指按“子午流注”学说,逐日按时取穴;或根据所需经脉,按流注时辰,定时推拿的一种取穴原则。例如,在寅时治疗肺经疾患;在午时治疗心经疾患等。

子午流注图

  子母取穴:子母取穴又称五行取穴法。指按五行学说及病症的属经和虚实情况,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本经或表里经的子穴或母穴的取穴方法。如胃实症,胃属土,土生金,取金穴为子穴,取其本经子穴历兑穴和表里脾经子穴商丘穴相配。

  施治顺序

  按摩必须遵循先后顺序,依次进行,不可逆经络、血脉运行方向而施治。

  如《灵枢·五色》载:“病先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后者益甚。”

  全身按摩一定要遵循:头部—胸部—腹部—背、腰、骶部—四肢(先手后足)的顺序,依次进行。而一般的保健按摩,则应掌握先上后下,先阴后阳的顺序进行。

查看评论

标签:配穴

相关阅读:

评论:配穴原则与施治顺序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