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保健按摩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6-10)(图文)

时间:2012-05-10 16:13:43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6-10)


 

 

第六节 摩法

一、上腹横摩法
   摩法的手法操作、施术要领和作用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六节。现介绍摩法的手法应用。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并拢,置于一侧腹哀、章门穴处,横向经关门、太乙到对侧腹哀、章门穴处,反复横摩数次。
   3.要领 
   (1)横摩在两侧腹哀、章门穴处用力稍重,可将肌肉摩拉起,腹中部用力稍轻而缓。
   (2)术中有腹肌拉扯及微胀感。术后上腹部轻松。
   4.作用 补脾阳,助运化,宽胸肋。


 

109 二、脐旁横摩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大横、腹结穴处,经过天枢、外陵穴到对侧大横、腹结穴处止,反复进行横摩数次(如图12—38)。
   3.要领
   (1)大横、腹结穴处着力稍重,脐周用力宜轻柔。
   (2)术时局部有拉扯感和微胀感;术后局部温热,肠鸣音增强。
   4.作用 温补脾肾,调中和胃。
110 三、下腹横摩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手指或指掌置于腹部一侧五枢、府舍穴处,经水道、气穴、关元到对侧五枢、府舍穴处,往返横摩数次(如图12—39)。
   3.要领
   (1)水道、气穴处用力稍重,其余 图12-39下腹横摩法部位稍轻。
   (2)下腹横摩用力比上腹横摩用力要轻。
   (3)术时掌根微向上抬起,手指掌侧平放于施术部位着力。
   (4)便秘者,左下腹部宜重摩。
   (5)术时下腹部肌肉有牵拉和微胀感;术后小腹轻松,温热。
   4.作用 调补下焦气机,益元振阳。
111 四、腹部斜摩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指腹,并置于一侧腹哀穴,自上向对侧内下方斜行摩动,经过太乙、水分、神厥、四满、水道、归来穴止。反复进行斜摩数次。左、右侧分别进行(如图12—40)。
   3.要领
   (1)手置于腹哀穴处先摩动3~5次后再斜摩,摩法用力上腹部稍重些,脐下部用力要小。
   (2)术时局部有肌肉牵拉感;术后全腹部舒适,温热。
   4.作用 温运脾阳,和胃理肠。
   5.注意 应空腹施术。
112 五、脐周团摩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以掌心置神阙穴上,以脐为中心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团摩各30次(如图12—41)。
   3.要领
   (1)本法常用于小儿,多在睡眠时施行。
   (2)团摩手法宜轻柔,频率宜慢,每一方向均以微汗为度。
   (3)术时和术后局部有温热、舒适感。
   4.作用 健脾和胃。

六、背部斜摩法
   1.体位 俯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置于一侧肩中俞曲垣穴处,自上向内下斜摩到对侧的肝俞、魂门穴处。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两手用力要均匀,轻柔。背肌肥厚者可配合摩按法。
   (2)术时背部有沉重、微胀感;术后背部有轻松感。
   4.作用 疏泄肝脾湿热,通络止痛。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评论:《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6-10)(图文)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