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果学名厚鳞柯,因形态像龟头,又名壮阳果、补肾果、益肾子,马古铎。闻起来是鲜木香味,生果仁衣味苦涩,肉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风流果
拉丁学名
Lithocarpus pachylepis A. Camus
别称
捻碇果、辗垫栗、厚鳞石栎、木栎子、大头椎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目
山毛榉目 Fagales
科
壳斗科 Fagaceae
属
柯属 Lithocarpus
种
厚鳞柯
分布区域
产广西东南部、及广东部分山区
目录
1植物介绍
2形态特征
3分布及生境
4功效解答
5食用价值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介绍
风流果学名厚鳞柯。因形态像龟头,又名壮阳果,补肾果,益肾子,马牯DUM,闻起来是鲜木香味,生果仁衣味苦涩,肉甜。
其性喜高温向阳之地,无花,每三年结一次果,在果实成熟的后期,必须在高温30度100天后方可采摘,是"印度神油"的主原料。
产于广西东南部,及广东部分山区,为壳斗科植物厚鳞柯Lithocarpus pachylepis A. Camus
文献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22卷,40. 厚鳞柯 捻碇果、辗垫栗、厚鳞石栎 图版37: 1-7Lithocarpus pachylepis A. Camus in Bull. Soc. Bot. Fr. 82: 437. 1935 et Chenes 3: 610. 1954, Atlas pl. 368. 1948. --Quercus wangii Hu et Cheng in Acta Phytotax. Sin. 1: 142. 1951.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长在树上的风流果长在树上的风流果
乔木,高10-20米,胸径30-40厘米,芽鳞被棕色长直毛,当年生枝、叶柄、叶背脉上及花序轴均被分枝的星芒状短毛。
嫩叶薄纸质,干后褐黑色,成长叶硬纸质,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0-35厘米,宽6-11厘米,顶部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叶缘有锯齿状裂齿,中侧脉均凹陷,侧脉每边25-30条,直达齿端,支脉明显,彼此近于平行,两面同色,叶背脉腋上常有丛毛;叶柄长1.5-2.5厘米。
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雌花序长3-5厘米,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在开花后期长达3毫米;幼嫩壳斗陀螺状,包着坚果一半以上,成熟壳斗浅盘状或碟状,包着坚果底部,高15-30毫米,宽45-60毫米,壳壁甚厚,硬,木质,小苞片粗厚的卵状三角形或斜菱形,中央及两边均脊肋状增厚而隆起,略伏贴,顶部钻尖,向壳壁弯垂;
坚果幼嫩时宽圆锥形,密被泥黄色细毛,成熟时为甚扁的扁圆形,高15-25毫米,宽40-65毫米,顶部平坦,中央常微凹,被黄棕色脱落性细伏毛,果壁厚7-10毫米,角质,果脐占坚果面积约一半或稍小,稍凸起,四周边缘凹陷。
花期4-6月,果10-12月成熟。
风流果花风流果花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及生境
产广西东南部、以及广东部分山区。越南北部也有。生于海拔900-18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较干燥坡地。
木材,果实含淀粉为40%。其性喜高温向阳之地,无花,每三年结一次果,在果实成熟的后期,必须在高温30度100天后方可采摘,是"印度神油"的主原料。
折叠
编辑本段
功效解答
该种果实的原植物产于产广西东南部、以及广东部分山区,但并未记载产自西藏。查《西藏植物志》第一卷,也未见收载该种,说明此种并不产西藏。
查藏药志及中华藏本草等书未发现此种记载,《中药大辞典》和《中华药海》也未见对该果子药用的记载,《本草纲目》也未查到该条目,说明此种尚未作为药材记载。于是,笔者对市场上公开炒卖(售价50元一斤),并说有良好疗效的说法产生怀疑。
查阅了《中药大辞典》,有关柯属植物药用的记载只有3条:
一、为野槟榔,原植物为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的花序,其主治功用:顺气消食,健胃,杀虫;治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二、为柯树皮,原植物为柯(Lithocarpus glaber (Thunb.) Nakai)的树皮的韧皮部,有小毒,治浮气水肿;
三、条为多穗石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s Rehd.)叶,治高血压。另查本书的"橡实"条目,其主治功效为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痔血。
据笔者所知,该科植物通常含较多的鞣质和丹宁(通常我们说的涩味),切记不可过量食用。
折叠
编辑本段
食用价值
植物效用
益肾子属壳斗科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钙、铁、钾等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可食用。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