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应具备的七个基本准则
十年前,互联网刚刚处于雏形阶段,到如今,整个产业的格局已呈”大而不倒”的局面。而互联网的阵线也拉长了,从传统的”老式桌面”到各式各样的便携式设备,从由互联网引领的”大数据时代”,再到存储的新革命”云概念”。而设备呢?手表、眼镜各种以网络为基础的可穿戴设备正在蓬勃发展。如穿越到十年前,向别人描述今日的网络现状,他肯定会一笑而过,认为这只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幻想。但十年后的今天,这些革新一一实现,不再是触手不可及的幻象,这所有的技术革新切切实实的就在我们身边。感谢那些为互联网做出贡献的革命者们!
新时代的网页设计充满了各种新技术、各种新的jQuery脚本、各种响应式网页设计——但我们依然不能忽略最基本的网页设计基础。新时代的网页设计以响应式理论为蓝本,力图在不同设备上呈现一致的网页浏览体验。而响应式时代依然不便的设计基本准则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七条,望诸君设计时铭记于心。
1.优秀的网页设计应该简约,并且完整
设计大师往往都是哲学家,他们往往保持一种包容的设计态度,不会采用极端的设计方式,他们的设计往往是一种平衡之美。我们可以画出一个横轴,左边是简约、右边是完整,而最好的设计会聪明的选取中值。网页设计必须简约,任何无用的特质都必须移除;与此同时,网页设计必须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太简单的网页如果没有空能支撑,那么从里到外就真的是”空洞无物”了。太复杂的网页如果缺少简约的收束,那么便会”尾大不掉”,让用户阅读困难。“言简意赅”的设计才是好设计,一个设计师的掌控力得以体现。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个布局、风格具有简约美,同时又能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的网站必定受用户欢迎。
2. 用户往往缺乏耐心
互联网充满了机遇,每个人都想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获取所需信息。互联网的信息浩瀚如海,你并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亘古不变的是:用户的时间宝贵,他们缺乏耐心。如果你不能提供便捷的信息,那么他们会选择离开,进而寻找其他网站来谋求信息。想要做好这一点?说白了,就是信息层级要清晰,加载速度要快。
3. 网页设计必须具备一致性
想像一下你作为网络浏览者时的经历:你在浏览网页时,一般都不会详细阅读内容,你会快速滑动页面,大致浏览一遍,如果看到感兴趣的信息便停下,进行仔细阅读。这是一种用户习惯。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在John Allsopp《网页设计之道》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致是这么一种意思:设计师不应该作为用户的对立,设计师应该尊重用户的习惯,让设计适应用户的习惯,而不是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者。功成身退,这似乎有种”伟大的设计是隐形”的意味。好了,我们把话题扯回来,用户的这种阅读习惯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用户看到前面的布局,对后面的布局有一种”预期”:他会认为后面的页面布局也是如此,不要破坏用户的阅读节奏感。同样的,同一页面的各个元素以及各个子页面之间必须要具备一致的联系性,也就是说设计师的设计模式应该专一,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主页的导航栏布置在上方,子页面的导航栏布置在侧边,你认为用户会高兴吗?
4.将导航菜单作为交互的”核心”
上面已经提到过,各个页面的导航栏必须具备一致性。有时候,好的网页设计和差的网页设计差距就在导航菜单,好的导航菜单成就了一款设计,坏的导航毁灭了一例网站。每当用户有问题时,他都会习惯性的翻阅导航菜单,这也是用户习惯,要注意。个人认为,导航是网页设计的核心元素,影响到网站的交互性,至于要怎么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5. 留白和信息同样重要
“内容为王”、”内容至上”是吗?那我就提供大量丰富信息,把网站全部都填满。”这种设计思想真是大错特错,太片面了。你要有这样一种观念:留白也是设计的一部分,那些不使用的空间也能发挥其作用。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留白很好,让布局更有条理,信息更清晰。太刚强的事物容易折断,有张有弛才能长久。网页设计也是同理,多给用户一点阅读呼吸空间,让他们感受到网页设计的”节奏感”。各位可以自行想象一下,如果一款网页中一点留白都没有,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像,你会感到舒服吗?
6.用心的设计都有清晰的视觉层级
明智的设计师不光会创造内容,还知道如何高效组织内容,传递信息。视觉层级对于信息呈递来说异常重要,优秀的视觉层级还能帮助设计师强化设计理念。
空间排布、间距使用、整体布局,关于这些的探讨已经够多了,归根结底,无非是为了打造优秀的视觉层级。
7.永远不要忽略字体
内容为王,那么内容是由什么包装的呢?答案是字体,这种小小的细节能造就大差异。字体的清晰与否决定了信息呈递的结果。扁平化设计强化了大家对于字体的重视,这一点我很赞同。还有一点趋势不容忽略:屏幕越来越大。那么字体呢?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