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多日的“周黑鸭事件”有了新进展——继企业辟谣称“躺枪”,湖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力挺之后,云南、哈尔滨、西安、兰州等地的“鸭粉”们,在微博上演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周黑鸭保卫战”。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都是假的鸭……”近日,湖北周黑鸭被“山寨鸭”仿冒遭遇“
罂粟壳躺枪”事件,在全国各地反响强烈。而湖北周黑鸭有限公司回应表示,这回真是躺着中枪了,涉事宿州两家周黑鸭门店为“李
鬼”店,与湖北周黑鸭没有丝毫关系,请消费者不要混淆。音乐快递,
奇闻怪事,
奇闻异事,天下奇趣,
世界奇闻,
宇宙奥秘,
正品周黑鸭被“山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么多年来正品“周黑鸭”从来被模仿,一直“背黑锅”。《羊城晚报》曾报道周黑鸭“全国千家门店过半是冒牌”,仅仅在安徽,就有“三品周黑鸭”、 “武汉周黑鸭”、“汉味周黑鸭”等冒牌周黑鸭。面对猖獗的假冒侵权行为,2013年,正牌周黑鸭就在安徽展开首次维权行动,起诉“三品周黑鸭”侵权。2015年,周黑鸭再次到安徽打假,将合肥3家个体经营户告上法庭,向每家索赔20万元。然而,此次竟然又冒出了两家周黑鸭“李鬼”门店,真是令人抓狂不已。
透过“周黑鸭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情境下的中国市场,诸如此类“山寨”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国酒茅台“假酒事件”屡屡发生,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有损茅台酒的品牌形象。在笔者看来,“周黑鸭事件”在国内市场不是个例,折射出中国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品牌保护之殇。
现实情境中品牌保护很难,但要要勇于向假冒现象说“不”。假冒现象,被一些经济学家喻为“黑色经济”,假冒商品是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假冒商品日益泛滥,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恶症。假冒商品品种多、数量大,从生活日用品到生产资料,从一般商品到高档耐用消费品,从普通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内销商品到外贸出口商品,假冒伪劣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假冒名烟、名酒和药品的问题严重,而且假冒伪劣商品有向大商品和高科技产品方向发展的趋势。面对假冒现象,从监管部门,到“被黑”企业,再到“被害”消费者都要勇于说“不”,让假冒商品“无处藏身”,让制假行为受到法律的惩处。
类似于“周黑鸭事件”以前发生过,今后也可能会继续上演。在任何一个国家,品牌保护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也不会是一次就好,企业在经营中都会遇到品牌保护的难题。那么,面对如此品牌保护之殇,就需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力度,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企业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用技术和法律等手段保护自身的“无形资产”;也需要广大消费者提升辨别能力和监督能力,对假冒商品要像“鸭粉”那般及时举报,捍卫自己忠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