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健康快讯

家家必备十良方--这是一个台湾老中医的著作

时间:2012-06-12 15:34:22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

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

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

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

侵及头部则头痛,

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

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就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

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流鼻水。

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

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

(此时西药的退烧药及退烧针,只是抑制大脑的造热中枢,掩耳盗铃而已,并没有真正退烧;假如人的正气强,烧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体虚弱的话,病就反反复覆,一直好不了,并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

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

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

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

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

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

到肠胃道则会腹泻或便秘,甚至并发急性肠炎。

良方十帖介绍(对号入座、安全有效)

(一)对号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咳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咳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

晕--------苓桂术甘汤

痛-----------芍药甘草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见药方解说-------------小柴胡

(二)药方解说

葛根汤:

1.感冒初起

2.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

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1.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

4.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汤:

1.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2.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麦门冬汤:

1.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扁桃腺发炎。

2.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术甘汤:

1.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

2.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3.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

4.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1.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

2.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

3.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

4.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

注:平散┼五苓散=胃苓汤。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上一篇:千奇百怪的头痛病因     下一篇:创可贴的使用禁忌

评论:家家必备十良方--这是一个台湾老中医的著作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