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j-fl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大黄生药属低毒,鲜大黄毒性较大[1]。其蒽苷成分对胃肠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呕吐等毒性反应。[1]大量误服大黄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低血钾、头晕、昏迷、休克。长期服用可至继发性便秘、肝硬化、前列腺肥大或增生和甲状腺瘤样变化,还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哮喘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明确指出: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大黄。
《中医大辞典》:大黄生用力猛,熟用力缓;通便宜后下,止血宜炒炭。胎前、产后慎用[2]。
《中药大辞典》: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
《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