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偏方大全 > 中医保健偏方

晚秋时节如何养生?

时间:2023-08-08 16:19:50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答:

161012中学同学喇叭沟门-152.jpg

秋季指我国中原地区的农历七、八、九三个月,约相当于公历8、9、10月。农历七月谓之早秋、孟秋,八月谓之仲秋,九月谓之晚秋。

农历九月晚秋,古称季秋,有寒露、霜降两个节气。寒露草木凋,风燥伤肺肤;霜降防早寒,节节气候殊。

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注意增加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以有利于提高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正如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起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险疾病的突然发作。秋雨绵绵,秋风瑟瑟,气压较低,气候变化剧烈,这个时候人们最容易感到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特别是老人和在外游子,在阴雨天更显得沮丧萎靡。所以秋天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对老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止自杀等意外。如果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外出旅游登高赏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秋季是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生活上应注意对皮肤、呼吸系统的保养。干凉的气候易发支气管炎、哮喘、咳嗽感冒、皮肤炎、肠炎、痢疾等,所以一定要加强对这些肺、皮肤和大肠的保养。为防止呼吸系统的疾病,还要保持室内通风,多呼吸新鲜空气。

润秋燥

九月气候干燥,是秋季的主气,燥气过盛,即可袭人致病。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此时若肺的宣发功能正常,就能很快作出应答,将卫气宣发输布至皮肤、鼻窍,使皮肤润泽,毛发滋润,腠理致密,鼻窍通利,筑起一道铁壁铜墙,无论何种燥邪,都不能进入体内。这样,人便可以顺利地度过秋天。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适应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燥邪致病的特点

燥邪致病的特点,是由燥邪的性质和肺的功能失调情况所决定的。燥邪为病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是自然界燥邪从鼻窍、皮毛而入,常从肺卫开始,但有温燥、凉燥之别。早秋有夏火之佘气,故多见温燥;季秋有近冬之寒气,故可见凉燥。内燥多由汗下太过或精血内夺或年老液亏,以致机体阴津枯涸所致,虽非外界燥邪直接引起,但素体阴虚者在深秋燥气主事之时,必然诱发和加重内燥。

燥易伤肺: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而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所以外界燥邪极易伤肺。燥邪外袭皮毛鼻窍,则出现皮肤干燥,毛悴色枯,鼻孔干涩,呼吸不利;伤肺则影响肺的肃降,气逆而咳,燥伤津液,而出现干咳少痰,或胶痰难咯,甚至痰中带血,喘息胸痛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为燥邪所伤,还会引起大肠失润,传导失职而出现大便干结。若属初秋之温燥伤肺,当兼有发热汗出,脉浮数之表热证;若属秋末之凉燥伤肺,尚兼见恶寒无汗,脉浮而不数之表寒证。

燥胜则干:《内经》谓“燥胜则干”,在自然界可出现田地龟裂,禾苗枯槁,树叶焦黄。在人体,燥邪耗伤津液,也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喉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等。无论外燥、内燥,一旦发病,均可出现上述津枯液干之象。当然,内燥不限于肺,其他脏器的阴亏液竭,亦可形成内燥之症,如消渴就是胃肾液燥,《金匮要略》记述的妇人脏躁则多由心肺阴液干燥所致。

滋阴润燥的食材

为防止燥邪伤人,在饮食方面,要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

银耳:又称白木耳、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健脑、益气等功效。秋天常吃,可防燥邪伤肺。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之干呕;热邪伤津所致的口渴心烦,为秋令适宜之食品。

燕窝:属珍贵补品,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延年益寿之功效。秋季常吃,可防燥邪伤肺。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此外,对产后的血虚乳汁不足亦有效。

乌骨鸡:被视为妇科圣药,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功能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对于阴虚之心烦、

潮热盗汗、消瘦、咽干、咳嗽效果很好。

猪肺:味甘、性微寒、功能补肺,中医认为肺与秋令相应,故猪肺在秋季多食,“以脏补脏”。

豆浆: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血气不足、久病肺虚咳嗽及痰多、哮喘。

饴糖:味甘,有补虚、润肺、止咳嗽、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体虚者及小儿、产妇的滋养品。对于肺虚、肺燥痰少,咳嗽等亦有疗效。

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这两种糖均能直接提供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对于津液不足,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此外,还可服用一些具有保湿、清肺热功用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山药、百合、白木耳、川贝等。

滋阴润燥的药膳

可用南瓜、黑豆、梨、核桃等食物炖汤,或适量加入人参黄芪、沙参、杏仁麦门冬或百合,能加强肺部功能。

二冬百合膏:天冬麦冬、百合各250g,将三味药洗净,加水,文火煎煮3小时,过滤取汁,浓缩成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50g,混匀即可。每次15g,白开水调服,1日2次。此方具有养阴清肺、润燥止咳之功。主治燥咳痰少、咽喉干痛、干燥性鼻炎、皮肤干燥皲裂等。

芡实莲藕羹:芡实60g,莲藕、荸荠各100g,大枣10枚。将芡实、莲藕、荸荠捣碎,加水煮成稀糊状,加冰糖适量,服食。每日1次。服此羹可养胃生津,主治食欲不振、口渴咽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川贝冰糖梨:梨1个,川贝粉39,冰糖10g,先将梨去核,把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再将梨扎好,隔水蒸熟,服食。每天早晚各1次。有润燥生津之功,主治咽干、喉痒、鼻燥、声哑、唇裂、干咳。

燕窝汤:燕窝、冰糖。燕窝放入盅内,用温水浸泡至燕窝松软,用镊子择去毛,捞出用清水洗净,沥净水分,撕成细条备用。锅中加入清水,放入冰糖,烧开溶化后撇去浮沫,用纱布滤去杂质,将汁液倒入干净的锅中,下入燕窝,加入煮沸即可。具有补损、润肺、滋阴、益肾的功效。

生津润燥的药茶

秋燥易病,生津润燥还可选用药茶:

玄麦甘桔茶:玄参麦冬各10g,桔梗5g,甘草3g,开水泡饮。常饮此茶,对治疗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大便干燥有益。

甘麦大枣茶:甘草5g,麦冬大枣各10g,开水泡饮,有疏肝解郁、润肺利咽之功。

无花果冰糖茶:干无花果30g,冰糖适量,煲糖水服用,每日1次,持续1周,适用于毛发不荣,大便干燥、小便短少者。

藕汁蜜糖茶:鲜藕适量,洗净,榨汁100ml,加蜂蜜30g;调匀内服,每日1次,能滋阴润燥、生津止渴,适宜于咽干口渴,皮肤、毛发不荣者。

蜂蜜茶:茶叶适量,开水浸泡,待凉后加蜜糖30g,服用时先搅拌;每隔半小时用此茶含于咽喉片刻,咽下。有生津润肺、利咽止痛之功。

解秋愁

“霜降”到来,已是九月寒秋了。在这个季节,自然界的秋风、秋雨常令人出现秋愁,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使人产生凄凉之感。

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使人入睡,还可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而阳光则使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反之,秋凉以后,常常是阴沉沉天气,秋天雨水多,阳光少而且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此外,“褪黑激素”还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这样,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受到抑制,生理活动相对降低。而甲状腺素的肾上腺素等又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它们如相对减少,就使细胞“瘫痪懒散”,人们也因此而情绪低沉,多愁善感了。

中医学的五行学说认为,火木土金水五行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喜怒思悲恐五志及四季气候春夏秋冬是相互对应的。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环境息息相关,肺属金,五志中的“悲”也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所以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最易使人产生悲伤的情感,以致精神不振。

当我们知晓这个机理之后,不要“悲秋”,而应采取最有效的办法,生活要规律,作息有时。早起后,即使寒冷也要到室外(或阳台)活动,在晴朗的日子里,让阳光围绕着你;工作场所,照明要充分;多吃些高蛋白菜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和大豆等,这是因为高蛋白食物可使人的脑子产生一种特殊化学物里,消除人的抑制情绪。

秋季的精神调养重在调整情绪,谨防忧郁伤身。

秋高气爽,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使人产生凄凉之感,所以,秋季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培养乐观的精神,否则落入到大自然万物凋零的气氛之中而终日忧郁、烦躁,就会对身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

秋冻要酌情

“春捂秋冻”是含有积极意义的养生方法。所谓“秋冻”,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此外,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但是,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变化大,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一些疾病的控制。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和儿童及老年人,秋冻一定要适度,有些人不但不宜秋冻,还应注意秋季保暖。

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血管负荷加重,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所以患有脑血管疾的老人不宜受冻。

心血管疾病患者: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常常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搏动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重,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缺氧会使冠状动脉加强收缩,这样易造成附壁血栓或动脉硬化栓子脱落,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秋冻及长时间逆风行走。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老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慢性胃病患者: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身体不慎受到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原有胃病的人胃病会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秋凉时节,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一旦有疾病复发的征兆,应及时服药治疗。

关节炎患者: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另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也不宜进行秋冻。

晚秋适合吃什么

晚秋气候开始转寒,最后一个节气是霜降,之后就“立冬”了。霜降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俗语说得好:“补冬不如补霜降”。可以食用兔肉、羊肉。作为食补,芡实、羊肉是最好的选择。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和米煮粥喝,或用芡实炖羊肉,但羊肉最好不要吃烤的。

此外,还要多补充含蛋氨酸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等,它们能够使脂肪代谢加快。最后,再补充点含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虾皮、牡蛎、花生、牛奶、豆类等。

黄绿色蔬果:即橙黄色蔬果和绿叶菜。橙黄色蔬菜有胡萝卜、南瓜等。换季的时候容易感冒。所以可多吃一些绿叶蔬菜,比如芥蓝、菠菜、绿菜花等既补充维生素C,又能够预防感冒的蔬菜。

发酵食品:秋天应适当多吃一些既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发酵食品就有这样的功能。因为微生物发酵时会产生大量B族维生素,同时微生物有消除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的作用,同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分解,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主食可以选择馒头、大饼等发酵面制品,在此特别推荐杂面发糕,粗细粮搭配营养更丰富。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类发酵制成的豆酱、麻豆腐、豆汁、酱豆腐、豆豉,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以及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等。

各种薯类:秋季正是出产薯类的季节。薯类食品多有强壮身体,养生保健的作用。薯类的维生素B族含量丰富,且钾、镁等矿物质含量也较高。传统认为,薯类食物有补中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薯类的价值不仅如此,它们作为主食食用还具有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的功效。所以,经常吃一些甘薯、芋头、马铃薯、山药等,与精白米面科学搭配食用,是非常值得倡导的养生之道。

蜂蜜水: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少,人体内也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挡秋燥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既能够补充人体所缺失的水分,又有利于抗拒衰老,是秋季养生保健的良方,此方法还可以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

适合秋季进补的药膳

党参蟹肉煲

党参蟹肉煲采用党参、螃蟹为主要原料,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休倦无力,食少、口渴、泄泻、脱肛等症,可用于萎缩性胃炎、胃炎、胃溃疡、脏器下垂、消化不良、脾胃功能紊乱、糖尿病、贫血等病症的辅助治疗。较适宜秋季进补。

原料:党参20克,螃蟹2只,盐3克,味精2克,料酒10毫升,鸡精2克,生姜5克,鸡油25克,葱10克,鸡汤约2500毫升。

做法:

1.将党参润透,切成小长段,用大米炒下,除去辛辣味。2.螃蟹放在水中,加入少量酒洗净,揭开蟹盖,去肠杂,剁成4块,再将蟹盖放回,仍保持一整只蟹状,生姜拍破,葱切段。

2.将螃蟹放入煲内,加入盐、料酒,再放八鸡汤,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15分钟,加入鸡油、鸡精、味精即成。

食用方法:日常食用。

功效: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党参蟹肉煲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功效。

适用人群:

党参蟹肉煲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休倦无力,食少、口渴、泄泻、脱肛等症。可用于萎缩性胃炎、胃炎、胃溃疡、脏器下垂、消化不良、脾胃功能紊乱、糖尿病、贫血等病症的辅助治疗。较适宜秋季进补。

痰湿实热内盛、寒凝血淤者禁用党参蟹肉煲。

搭配禁忌:

党参蟹肉煲不宜与萝卜、柿子、梨、花生、香瓜、冰类、泥鳅同食。

党参蟹肉煲不宜与药物藜芦五灵脂、东莨菪碱、荆芥同食。

天冬烧乳鸽

天冬烧乳鸽采用天冬、乳鸽、胡萝卜等为主要原料,具有

原料:天冬20克,活乳鸽1只,葱10克,盐3克,胡萝卜30克,味精2克,番茄汁20毫升,鸡精2克,料酒10毫升,胡椒粉3克,生姜5克,白糖15克,酱油10毫升,素油35毫升,清汤少许。

做法:

1.将天冬用清水浸泡1夜,切成薄片,用蜂蜜浸泡2小时。

2.将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块活乳鸽用清水溺死,去毛、内脏及爪,洗净,切块,生姜切片,葱切段。

3.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生姜、葱爆香,随即下入乳鸽、料酒,炒至变色,加入天冬、胡萝卜、白糖、酱油及清汤少许,烧熟,加八盐、味精、鸡精、胡椒粉、番茄汁即成。

食用方法:日常食用。

功效:

天冬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名医别录》:“(天冬)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

天冬烧乳鸽具有滋阴清热、润帅生津的功效。

适用人群:

天冬烧乳鸽适用于阴虚发热、咳嗽咯血、帅痿、消渴、便秘、咽喉肿痛等症。可用于肺结核、咽喉炎、糖尿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症的辅助治疗。适宜秋季进补。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阳虚寒湿内盛者忌用。

搭配禁忌:

天冬烧乳鸽不宜与氢氯噻嗪、维生素C、白萝卜、鲫鱼同食。

桔梗炒肉片

桔梗炒肉片采用桔梗、瘦猪肉、红皮萝卜、红柿子椒为主要原料,

原料:桔梗30克,瘦猪肉400克,红皮萝卜30克,红柿子椒30克,鸡精2克,料酒10毫升,芡粉25克,生姜5克,鸡蛋1个,葱10克,盐3克,素油50毫升,味精2克。

做法:

1.将桔梗放入清水中煮熟,捞起,切成段或片;猪瘦肉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切成薄片,用鸡蛋清、芡粉抓匀;红皮萝卜、红柿子椒洗净,切块:生姜切片,葱切段。

2.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加入生姜片、葱段爆香,下入猪肉片、料酒、红柿子椒、红皮萝卜片,炒熟,加入熟桔梗、盐、味精、鸡精即成。

食用方法:日常食用。

功效:

桔梗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性微温,味苦、辛,归肺、胃经,能祛淡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

桔梗炒肉片具有宣肺祛痰、排除脓肿的功效。

适用人群:

桔梗炒肉片适用于痰多、痰吐不畅、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等症。可用于肺气肿、咽喉炎、帅脓肿、疔疮、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适宜秋季食用。

高血脂、高胆固醇者不宜多食桔梗炒肉片。

搭配禁忌:

桔梗炒肉片不宜与人参、豆类、羊肝、胡萝卜、甲鱼、牛肉同食。

黄精炖鲤鱼

黄精炖鲤鱼采用黄精、鲤鱼为主要原料,具有滋阴补肝肾,抗衰老、润颜、增强体力的功效,适用于神经衰弱、性生活过度引起的疲劳。较适宜秋季养生食用。

原料:黄精15~20克,鲤鱼1条(500~700克),葱段与葱花、姜丝、花椒、清汤、精盐、酱油、香莱末各适量。

做法:

1.将黄精洗净切成碎块。

2.鳝鱼去鳃、内脏洗净,划几道斜刀,投入热油中炸至微黄色。

3.锅内注入猪油烧热,投入葱段、姜丝、花椒,炸出味,烹入料酒、酱油翻炒,加入精盐、黄精碎块,放入清汤烧开后投入炸鱼,用文火炖至鱼熟汤稠,加入葱花、香菜末即成。

食用方法:日常食用。

功效:

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由于其质润而柔,故还有润肺止咳之功效。

黄精炖鲤鱼具有滋阴补肝肾,抗衰老、润颜、增强体力的功效。

适用人群:

黄精炖鲤鱼适用于神经衰弱、性生活过度引起的疲劳。较适宜秋季养生食用。

黄精性滋腻,凡脾虚有湿、咳嗽痰多以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秋季饮食禁忌

秋燥时节,注意最好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桂皮、花椒、辣椒、酒及生姜等,尤其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参考文献

张湖德、马烈光.黄帝内经养生宝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路风山.实用家庭食疗养生手册[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

高建伟.饮食本草养生[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

于菁.药膳养生1008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查看评论

标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中风与痫证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晚秋时节如何养生?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