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体内的湿气越积越重 祛湿气最好的方法

时间:2021-02-05 16:37:33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在这个快速多变得社会,许多人肩负着许多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渐渐的时刻久了,人们的身体情况也会呈现这样或许那样的问题,体内的湿气越积越重。所认为了身体健康,需求及时去湿气。那么祛湿气最好的办法有哪些呢?

?

祛湿气最好的办法

 

食疗去湿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体内有湿气的朋友能够经过食疗祛湿。食疗能够有效去除湿气,且便利又有用。建议在日常的饮食中吃一些具有去湿、排毒、消肿、利尿的食物,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去湿效果,不过需求长期坚持食用这些具有去湿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见的食疗方有薏米红豆汤、冬瓜排骨汤、健脾祛湿汤、玉米须汤等。

 

运动祛湿气

 

平常多多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去除湿气。缺乏运动会导致湿气加剧,因而想要去除湿气天然就需求适当增加运动。在除湿的路上能够挑选的运动办法有许多种,比方跑步、游泳等等,这些都能够促进身体的水代谢,让身体内的水分经过汗液的办法排出去。

 


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能够很好的去除湿气。热水泡脚能够影响脚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推陈出新,对祛除湿气有必定的效果。但不要出大汗,只需泡到额头轻轻出汗就好。还能够放一些艾叶在泡脚水中,有助于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皮肤的推陈出新,愈加速速地把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而且,艾叶本身具有祛寒行气、活血止血,散寒除湿、利水消肿,杀毒灭菌等效果。

 

调整睡觉

 

影响到身体湿气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睡觉。湿气重,往往体现出脾虚,脾部运行失调会导致湿气过重,常常会让人感觉到头重如裹、困意重重。千万不要认为夏天睡觉很香是一件十分好的工作,有些时分,造成睡意重往往是因为湿气重的原因。而且,即使每天睡觉时刻达到了8个小时,乃至更多,可是,往往也会提不起精力,人也会变得十分慵懒。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

20190806043431435.jpg

 

绿豆

 

说起绿豆,这是一种祛湿的好食材,绿豆还能够有解毒的成效,关于湿热等情况是有很好的效果的,期望我们能够注意。

 

辣椒

 

在生活中许多人吃不得了辣,其实辣椒是一种祛湿湿气的食物。在夏天吃点辣椒关于祛湿是有很好的协助效果的,在辣椒中含有丰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铁等营养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成长所需的重要成分,另外在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被人体吸取之后还能很好的促进人的心跳加速,利于扩张毛孔,然后能使得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所以能促进排汗,体内的湿气也能随之而排出体外。

 

红豆

 

想必我们知道红豆能够补血,它还有去除湿气的成效。用红豆煮水喝,加上黑豆或许是绿豆一同,都能够很好的排出身体的湿气。

 

苦瓜

 

在生活中许多不怎么喜欢吃苦瓜,觉得苦瓜很苦。苦瓜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祛湿、明目解毒、利尿凉血的成效。因为苦瓜中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医治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

 

 

 

冬瓜

 

冬瓜味甘性凉,对人体保健成效许多,是瓜蔬中仅有不含脂肪的蔬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下气消疲、润肺生津等成效,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肾脏病以及浮肿患者有良好的食疗效果。此时节除了烹制成惯例菜肴食用外,也能够把新鲜冬瓜榨汁饮用,也能够将冬瓜皮加盐煎水饮用。可是因为冬瓜性凉,关于那些身体虚寒或久病滑泻的人来说是不能够食用的。

 

薏仁

 

薏仁具有健脾除湿的成效。中医食疗记载,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除湿效果,关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等有必定的疗效;还能够起到补肺利尿效果,可美容护肤、治扁平疣等成效。薏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于大米,蛋白质、脂肪含量为大米的2至3倍,维生素B1和磷、钾、钙等矿物质的含量都比大米高,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

 

洋葱

 

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成效。洋葱中的前列腺素红可直接效果于血管而使血压下降,吃洋葱能够促进肾脏利尿和排钠,使体内肾上腺神经解质的释放得到调理,然后起到较好的降压效果。因而,常食洋葱能够安稳血压、减低血管脆性,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必定的保护效果。 

查看评论

标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养生需要注意哪些忌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体内的湿气越积越重 祛湿气最好的方法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