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每日养生

养生秘诀 清血-活气血、通经络、清肠道、降心火,走近不上火的生活

时间:2012-07-20 15:40:46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养生秘诀 清血 身心之渠通畅,生命之泉长清——活气血、通经络、清肠道、降心火,走近不上火的生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理论认为,通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关键,并且,通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要气血通、经络通、肠道通,还要心气通。所以,一个人要想健康百年,就必须从活气血、通经络、清肠道、降心火着手,打通身心各个关口,不让杂质淤滞体内。

净血通血,不给疾病滋生的土壤气血流通不畅,人就容易生痤疮、长斑点


  老年斑、黄褐斑等色斑及痤疮的产生,究其原因,都是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如果能让气血通和,我们就不会有那些斑斑点点和痤疮等影响美丽的皮肤疾患。

  在这次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寿星并不像城市里的老人那样,脸上、手上长满了老年斑,如新疆的艾麦提、买合甫,湖南的田龙玉,陕西的周胡氏,等等。很多同行者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其实,如果我们了解气血运行,想做到不长斑,乃至痤疮,都不是什么难事。

  朱丹溪说过:“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人身上的气血达到一种平衡、和谐、通畅、有序的冲和平衡状态,就能保持精力充沛,身心舒畅,体魄强健,益寿延年。

  在中医学上,“气”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被视为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运转、体内物质运输、传递和排泄的基本推动能源。气不畅,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

  “气滞”——气的运动不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胀痛,如月经引起的小腹胀痛等。

  “气郁”——气结聚在内,不能通行周身,从而造成人体脏腑的运转、物质的运输和排泄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如女性胸闷憋气、冬天经常会感到手脚冰冷等。

  “气逆”——体内气上升太过、下降不及给人体造成的疾病。上升作用过强就会头部过度充血,出现头昏脑涨、面红目赤等;下降作用过弱则会饮食传递失常,如恶心、呕吐等。

  “气陷”——与“气逆”相反,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上升不足则会导致头部缺血缺氧或脏腑不能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出现崩漏、头晕、健忘、眼前发黑等;下降太过则会导致食物的传递过快或代谢物的过度排出,从而出现腹泻、小便频数等症。

  讲完“气”,我们接下来讲一讲“血”。

  血对人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养,它携带的营养成分和氧气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将气的效能传递到全身各脏器的最好载体,所以中医上又称“血为气之母”,认为“血能载气”。
  如果血亏损或者运行失常,就会导致各种不适,比如失眠、健忘、烦躁、惊悸、面色无华、月经紊乱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斑的产生就是气血津液不流通,未能畅行全身而郁积在上半身所致,发于脸面为色斑,发于体内则形成囊肿、炎症。
  根据这一原理,关于老年斑的防治,我们可以用蜂蜜生姜水进行调理。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等功效,其辛温发散的作用可促进气血的运行;蜂蜜具有补中润燥、缓急解毒的作用,通过其补益作用可促进人体气血的化生,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二者“互补互利”。

  因此,中老年人可长期服用此水。具体做法是:取新鲜生姜片10~15克,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待水温冷却至60℃以下时,加入10~15克蜂蜜搅匀饮用。需要注意的是,加入蜂蜜时,水温不可过高;有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的朋友,不宜过多饮用。

  对于黄褐斑的朋友,可常进行脸部推拿。将双手搓热后擦面,从脸部正中→下颌→唇→鼻子→额头,然后双手分开各自摩挲左右脸颊,直到脸部发红微热。这种推拿能够疏通气血,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做,不过清晨做效果最佳。另外,平时用红枣、薏米、山药煮成粥,早餐或晚餐食用均可,对补充体内气血、调理经络大有好处。

  最后,发生痤疮的朋友,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复感外邪,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致使血热蕴蒸于面部,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于面部而形成。故饮食应多选用具有清凉祛热、生津润燥作用的食品,如瘦猪肉、猪肺、兔肉、蘑菇、木耳、芹菜、油菜、菠菜、苦瓜等。也可自制雪梨芹菜汁:芹菜100克、西红柿1个、雪梨150克、柠檬半个,洗净后一同放入果汁机中搅拌成汁,每日饮用l次。同时,不吃芒果、巧克力、大闸蟹,少吃油脂性或油炸食物及糖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畅通。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评论:养生秘诀 清血-活气血、通经络、清肠道、降心火,走近不上火的生活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