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每日养生

养生秘诀 清血-活气血、通经络、清肠道、降心火,走近不上火的生活

时间:2012-07-20 15:40:46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癌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气血淤堵
  癌症,这一大众眼中的“绝症”,从中医角度看,乃气血淤堵的产物。癌的产生过程即血与邪气慢慢地积聚成有形物质的过程。
  很多朋友对我说:“不怕得别的病,就怕得癌。得了癌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其实,关于癌的形成,虽然不同人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诸多原因,但中医认为,癌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气血淤堵。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正气与邪气的说法。正气主要体现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能力,邪气则是破坏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能力。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正气充足,那么他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就强,而邪气的入侵则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所谓邪气,当然是自然界里面的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进入人体,正气的运行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扰乱甚至改变体内的正常环境。
  中国自古就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我这次走访的寿星们,大多生活在远离城市环境污染的县城或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在那样的环境里,人自然不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城市里较普遍的中风、高血压等病的发病率相对要少很多,癌症就更不用提了。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政府倡导保护环境,确实是正确之举。
  我还发现,那些老寿星们心态都非常好,很少生气、郁闷。从中医来看,正气是推动全身血液正常运行的动力。如果它的运行受到阻碍,必然导致血流缓慢,如同水泵与水,如果没有了电这个动力,水就无法泵出去,水也就没有了向前流动的力,就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点一点,如同淤泥一般,越聚越多。
  气血淤堵,人体的全身脉络便开始出现阻塞,各处运行交而不通,于是就出现了癌症。
  所以,预防和治疗癌症,一定要疏通淤堵,使气血在体内得以自然畅行。

 

静心导引,让全身气血畅行无阻
  我国古代中医学家一般认为导引是一种肢体、筋骨、关节的活动,能够引导体内气机趋向平和,活动肢体使其柔软,最终使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我们已经讲了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源远流长的通顺气血的好方法——静心导引。
  导引属于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它不同于现在的某些以展示人体极限能力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必须竭尽全力,因而在运动中难免会受到损伤,因此与养生锻炼并不相同。中国传统的养生原则,讲究“闲心”(精神要悠闲)、“劳形”(形体要运动)。
  导引正是为“闲心”、“劳形”而设。就“劳形”而言,又必须“常欲小劳,但莫大疲”,也就是说,要轻微运动,不要精疲力竭。在这一点上,导引锻炼与印度瑜伽等锻炼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通过缓慢平静的动作,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锻炼。
  老子认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可见,柔软意味着生命力旺盛,僵硬意味着机体趋向老化。人体衰老的先兆之一就是关节僵直、活动欠佳,甚至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因此,中国的导引、印度的瑜伽,都是为柔筋软体而设,并不追求肌肉发达,力量强大。
  至于“骨正”,是为了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躯体“不正”现象。人体就好比一栋房屋,骨骼就是这栋房屋的梁柱,而脊柱就相当于房屋的大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各自的生活习惯,或外力的因素而产生一些特殊动作,久而久之,人体骨骼就会出现歪斜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导引则是最好的矫正骨骼的运动方法。导引的正骨作用,是通过自我舒缓的动作实现的,不需要强大外力的参与。
  有些住在城市里的老寿星跟我说,他们经常到公园练习八段锦,其实,它和易筋经都属于导引的范畴。这些锻炼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动作和缓自如,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动筋骨、肌肉、关节而不易造成损伤;可以促使血液循环平稳和缓(而非处于兴奋状态)、组织器官大量吸收氧气,却不会使心脏跳动剧烈,血压突然升高,新陈代谢猝然加快。
  可见,导引是老幼皆宜的运动良方,只要按一定的方法和缓地运动肢体关节,使全身气血流畅,就能够达到导引的效果。
  不过,在进行吐纳导引时,有些地方需要注意:一是呼吸应避免过度呼气和憋气,也就是说呼吸要自然平稳,在初期呼吸的频率可由正常的16~20次/分逐渐减少至10次/分,待到熟练后频率可逐渐减少至4~6次/分为好;二是情绪平稳,心态平和;三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共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评论:养生秘诀 清血-活气血、通经络、清肠道、降心火,走近不上火的生活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