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偏方大全 > 儿科偏方 > 消化类偏方

小儿五更作咳 治宜通里攻下

时间:2012-12-04 18:11:49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五更时作咳,为食积咳嗽的一种常见证候,多发生于小儿。其病多由饮食不节或脾虚,食积不化,胃失和降,火气上逆冲肺所致。证候特点以咳有定时,多在五更时作咳,胃部、脐部拒按为特征。

治宦消食去积为主,兼清理肺气。代表方剂为:

1.加味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陈皮柴胡、杏仁。主治小儿停食,后半夜(多在五更)出现咳嗽气短,汗出,脐腹拒按者。

2.加味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加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炒栀子冬。主治食积咳嗽兼肝气郁滞,寒热,口苦,呕吐者。

3.保和丸加减:主治积食停滞,胸脘痞满而咳不止者。

4.平胃散加减:主治积食不去,脘腹胀满,湿阻中州而咳者。

附案:

靳某,男,8岁。门诊号:27693。

1960年4月5日初诊:近1周来,每于后半夜咳嗽频作,咳有定时,多在五更时分,同时兼有气短,汗出,脐腹硬满拒按,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脉弦滑而微数。诊为食滞肠胃,化火上冲于肺的大承气汤证。治宜通里攻下,釜底抽薪,兼以清理肺气。处方:

枳实3克厚朴3克 大黄2.5克元明粉1.5克(冲服) 陈皮4.5克柴胡2.5克杏仁3克

1剂,水煎服。嘱咐患者,服第一煎后,会出现肚子拧痛,大便稀,日行1~2次,此为正常反应,应以流食调养。第二煎后,腑气大通,自觉上下通气,身轻气爽,次日五更及以后咳嗽再未发作。

按:此例患者,系因饮食不节,食滞不化,脾胃失运,故脘腹胀满,脐腹拒按,食积既久,化热上冲于肺,肺失清降,以致咳嗽气短,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脉滑而数,结合腹满、拒按等症,大承气汤证的“痞”、“满”、“燥”、“实”、“坚”特征兼而备之。故急用大承气汤通腑攻下,釜底抽薪,以治食积咳嗽之本,加陈皮理气化痰,杏仁止咳平喘,柴胡清降肺热,共成通腑泄热、清肺化痰止咳之神效。

临床常遇咳嗽而喜卧一侧,翻身则咳益甚,或咳逆倚息不得卧,坐则咳轻,卧则咳重的病证。李老认为这都是瘀血咳嗽的典型证候,究其原因,多系发生在咳血已愈或未愈之时,由于咳血期间瘀血(离经之血)阻碍气管,影响了正常的呼吸所致。

治法宜以去瘀血为主,分别病势之轻重,适当地配合除痰、逐水、降逆气之药,再根据瘀血存在身体部位左右之不同,分别佐以不同的药物治之。

常用方剂:

1.血府逐瘀汤加减:症见瘀血咳逆,倚息不得卧者,加葶苈子、苏子;瘀咳侧卧一边,翻身则咳益甚者,加杏仁、五味子;侧卧左边者,以左边有瘀血,故能左卧不能右卧也,宜加青皮鳖甲、莪术以去左边之瘀血;侧卧右边者,以右边有瘀血,故能右卧不能左卧也,宜加郁金、桑皮、姜黄以去右边之瘀血。

2.代抵当丸加茯苓半夏:治瘀咳之重证者。其倚息不得卧或侧卧一边者,可参照上方加减法治之。


阴虚咳嗽多因久咳不愈,肺津耗伤,或肾阴素虚,复感风寒,伤风虽愈,咳久不止者。其症可见呛咳,无痰或咯痰不利,身体赢瘦,形容憔悴,口干,喉干,虚烦不眠,便燥溺赤,甚则骨蒸盗汗,颧红,消渴,强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凡大热之证,服清凉之药而不效者,即是阴虚。古人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看证还需结合具体症状,特别是燥咳无痰或咯痰不利,以及喉干便燥,舌红,脉细数等,不难辨识。治疗上除滋阴润肺或清肺外,尤当注意外邪的已净或未净,他脏的阴虚,及气、血、精等的亏虚情况。外邪未净者,滋阴剂中当酌加散邪之品;外邪已净者,应分别肺肾阴虚之主次,以滋补其阴;有热者,兼清其热;气虚者,兼补其气;血虚者,兼益其血;脾虚者,兼补其脾;精虚者,兼益其精。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阴阳是互根的,不能只强调一而。必须将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用方剂:

1.清金丸:主治肺阴虚咳嗽,或多痰,或无痰干咳,或痰红,或纯红等。

2.加减清金膏:主治阴虚内热,咳嗽痰血,兼脾胃虚弱,食少泄多等。

3.噙化丸:治阴虚火嗽及伤风外邪已解,久不愈者。

4.琼玉膏:主治阴虚兼气虚,虚劳干咳者。

5.麦味地黄丸:治肺肾阴虚咳嗽,黄昏时咳嗽发作者。

6.河车大造丸:主治阴虚,虚劳精血大亏,虚火旺盛,咳嗽发热者。

7.增液汤:主治肺阴虚津亏之干咳者。

8.加减复脉汤:主治温病后期,邪热久留不去,阴液亏虚,干咳无痰者。

附案:

案一周某,男,62岁。门诊号:38297。

1961年3月20日初诊:音哑、咽干、咳嗽、食欲不振1年余。近来自觉喉中有异物,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西医诊断为喉头癌。此为阴虚咳嗽。治宜育阴生津,止咳散结。方用增液汤加味:

桑皮7.5克杏仁9克川贝母6克 元参7.5克桔梗4.5克射干6克胖大海3枚麦冬6克生地9克白芍9克鸡内金6克

2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后,饮食增加,咽干、咳嗽均明显减轻。上方去杏仁,2剂,水煎服。

患者经上方随证加减治疗月余,诸症大减,咽喉症状消失,后于某医院复查,喉部组织正常。仍按上方加减,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发病,以后中断联系。

按:本例患者之病属典型的阴虚久咳证,长期阴虚,阴亏液耗,瘀热内燥,郁结咽喉,故咽干,音哑,喉中如有异物,干咳不止。故治宜育阴生滓,化痰散结。

案二 陈某,男,34岁。门诊号:57142。

1962年1 1月14日初诊:近日来咳嗽不止,干咳无痰,咽干,咽痛,口干燥,苔薄白,脉数。此为阴虚肺燥。治宜滋阴润肺生津。方用加减复脉汤:

生白芍7.5克黑芝麻7.5克熟地9克阿胶4.5克(烊化) 生龙骨9克 生牡蛎9克 茯神7.5克 麦冬6克桔梗4.5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2剂而咳止,又续服3剂而愈。

按:本案属于阴虚燥咳。取《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之地黄阿胶、白芍、麦冬以滋阴养血润燥,去火麻仁,加龙骨牡蛎茯神以育阴潜阳,敛汗安神,桔梗以利咽,黑芝麻补肝肾而润五脏以助滋阴润燥之力。诸药合用自能滋阴而潜阳,润燥而止咳。 湿痰致咳尤多见 二陈底方巧化裁 二陈汤源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组成。原书中记载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等。对此方证,吴崑《医方考?痰门》有一段精辟论述:“湿痰者,痰之源生于湿也。水饮入胃,无非湿化,脾弱不能制,停于膈间,中下二焦之气熏蒸稠粘,稀则日饮,稠则日痰,痰生于湿,故日痰湿也。是方也,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湿去是痰无由以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利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益脾治其本,利气治其标也。”湿痰之证,多由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故曰脾为生痰之源。二陈汤为治湿痰之祖方,倍受历代医家之推崇,如《医方集解》言:“治痰通用二陈。”李老对此方亦情有独钟,常将二陈汤作为治疗湿痰、寒痰、痰饮、痰涎诸证之底方。凡疑难杂症有湿痰见症者,多以此方为主,随证加减化裁以应对复杂证候而每获佳效。李老认为,咳嗽一症,临床上以湿痰所致者十分常见,究其原因,正如前贤所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生于脾,藏于肺,痰湿犯肺,故出现咳嗽痰多之症。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评论:小儿五更作咳 治宜通里攻下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