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运针方法
选择体位
针刺前必须选择好适当的体位,以既有利于俞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刺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
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针具消毒、俞穴部皮肤的消毒和施术手指消毒。毫针的消毒可在75%的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有条件者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施术者的手,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酒精棉球涂擦,然后才能持针操作。俞穴部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应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擦拭。
常用进针法
进针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最常用、最易掌握的两种方法。
1.单手进针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即屈曲,将针刺入皮下,此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将针头对准穴位,在接近皮肤时,双手配合,迅速把针刺入皮下。此法多用于较长的毫针。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针刺角度是指针身和皮肤所成的夹角,针刺的方向指针身刺入时应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而言。针刺的深度则是说明针身进入皮肤的深浅。进针后,要考虑角度、方向和深度,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并保证针刺安全。
针刺的角度一般分三种: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2.斜刺:针身与皮肤约呈45°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俞穴。
3.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20°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不同的穴位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要求不尽相同。
行针基本手法
进针后再施行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的基本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将针从浅层插到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这样反复地提插的手法叫做提插法。提插幅度一般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2.捻转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进行前后、左右的行针动作,即将针向前向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行针手法称为捻转法。捻转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另外,必须注意捻转时不能单方向转动,否则针身容易牵缠肌纤维,使受术者局部疼痛,并造成出针困难。
针刺的感应
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现代称为“针感”。产生针感时,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在针刺部位有酸、胀、重、麻感,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针刺不同穴位,往往出现不同的感应。例如,头额部穴位以局部胀感为多,肌肉丰厚处的穴位比较容易出现酸感。即使在同一穴位上,由于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针感。针刺感应与防治疾病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细心体会,切实掌握。
出针法
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了一定的治疗要求,便可以出针。出针是毫针刺法操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退出。出针后须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