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病症的一针疗法举要
1. 头痛
(1) 头维:治疗经前期头痛,针刺疗效不好,需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女子月经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尤其是冲脉,而冲脉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极为密切,如《灵枢 海论》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上下巨虚都在胃经上,故月经前血海有余,冲脉有热,冲脉血热循足阳明经上冲,头痛乃作。月经来潮,血热随经下泄,故其痛自止。
(2) 肓俞穴:治疗用脑过度所致肾虚冲气上逆引起的头痛,喜欢重按者。此种头痛,时作时已,每遇用脑过度或房事过频后发生或加重,头部昏痛或胀痛,或呈搏动性疼痛,喜欢用手指等重力按压,按之稍缓者,病属肾虚,但疼痛较甚且伴有动脉搏动者,多属肾虚冲气上逆,可用大指指腹以指代针用力按压肓俞穴,可缓解。
(3) 一般:太阳疼痛可针束骨,阳明头痛可针中脘,少阳头痛可针侠溪,厥阴头痛可针太冲。
(4) 附记:柴胡桂枝汤治愈顽固性头痛一例。《古方新用》载若头痛剧烈,前额与后项抽掣作痛者,因前额属阳明经,后项属太阳经,是邪气入阳明而不得,出太阳而不能所致,可用柴胡桂枝汤从少阳转枢邪气而出。
2. 眉棱骨痛
(1) 昆仑: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一侧疼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30~60秒,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插捻转邪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30分钟。若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解溪。
(2) 解溪:治疗胃经浊热上攻所致的眉棱骨痛。法同昆仑。
3. 麦粒肿
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有内外之分: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切忌挤压。据足太阳膀胱经行于上眼睑,足阳明胃经行于下眼睑,故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1~3可治愈。
(1) 肩胛区反应点
上眼睑的麦粒肿可在背部肩胛区足太阳膀胱经的偱行区域发现一些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1~10个不等,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说明火热已除)
(2) 足中趾趾腹
下眼睑麦粒肿多为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攻所致,对此种情况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同侧),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血变而止”。
4. 牙痛
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 翳风:治疗风火牙痛。特点: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2) 内庭:治疗胃火牙痛。特点: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泻法。胃火较甚,可加下关、颊车等,如加服清胃散效果更好。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3) 太溪:治疗虚火牙痛。特点: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多取双侧用补法,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且凹陷程度与肾虚程度正相关。虚火牙痛大多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钱针太溪。
(4) 大杼: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按压可痛减。
(5) 偏历: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牙痛,用其它穴位不效时,此穴往往有效。龋齿牙痛患者往往偏历穴处有条索状物,有明显压痛,用双手拇指代针用力按压偏历穴处的条索状物,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6) 阳溪:大蒜捣烂如泥睡前敷于阳溪穴上。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