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斑海马(学名:Hippocampus trimaculatus),俗名龙落子,是刺鱼目海马属海洋生物,因头与躯干成直角,形似马头,体侧背方第1、4、7节各具一大黑斑,故名。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东非沿海和印度洋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CITES附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
保护级别:Ⅱ
管理规定:海马属全部列为附录II,控制商业贸易,除个人少量携带之外,所有标本,任何出口必须取得出口许可证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三斑海马
拉丁学名
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 1814)
别称
斑海马
二名法
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鱼亚纲
目
海龙目
亚目
海龙亚目
科
海龙科
亚科
海马亚科
属
海马属
种
三斑海马
分布区域
中国沿海、东非沿海和印度洋地区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目录
1外形特征
2栖息环境
3繁殖方式
4分布范围
5种群现状
6物种价值
折叠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体侧扁,弯曲,被环状骨板,成体长约10cm,最长可达17~19cm.体色为淡褐色,因头与躯干成直角,形似马头,故称。尾细长,能卷曲,运动时扇动背鳍作直立游泳.背鳍20~21,体侧背方第1,4,7鳍各具一大黑色圆斑.雄鱼尾部有孵卵事宜囊,受精卵在囊内发育,每尾可产出400~500尾小海马.
体形较大,体长10~18厘米;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折叠编辑本段栖息环境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将身体固定,以使不被激流冲走。而大多数种类的海龙生长在河口与海的交界处,因而,它们能适应不同浓度的海水区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马的嘴很小,并且只宜觅食活饵,而不善于游水的它们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三斑海马的雌雄鉴别很简单,就是雄鱼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鱼没有腹囊。
雄性海马确实从不跟它们的孩子一起玩耍,也不帮助它们完成家庭作业。但是它们在另外一个方面胜过人类父亲---生育后代。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
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雄海马会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把它们释放到海水里。
海马并不是雌雄同体,海马只是雄性孵化。每年的5月-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这期间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中,卵经过50-60天,幼鱼就会从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生出,所以说是海马爸爸负责育儿,虽然爸爸不是真的生小孩,但是孵化还是需要爸爸来完成。爸爸的育儿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还是来源于妈妈。8-9月为盛产期。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与南海、福建与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均有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海马已于2004年5月15日被我国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过宣传不到位,多数人只知道它可以做药材,不知道它是保护动物。
折叠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根据估计,该物种在中国过去10年内逐年减少,种群数至少减少50%。在全球范围内该物种的种群处于下降趋势。
折叠编辑本段物种价值
折叠药用价值
三斑海马含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17种氨基酸;钙(Ca),磷(P),钠(Na),钾(K),镁(Mg),铁(Fe),锶(Sr),硅(Si)等19种无机元素。另外还含有硬脂酸(stearic acid),胆甾醇(cholesterol)。此外还推测含有胆甾二醇(cholesterdiol)。
三斑海马是著名的中药材,性温,味甘,具有补肾壮阳、温通血脉、镇静安神、散结消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之功效。
折叠民间使用方法
1、泡酒,将三斑海马烘干研成粉末,用纯正的米酒浸泡一个月,每晚临睡前饮一小杯;
2、配以当归、北芪、党参、淮山、红枣、杞子等中药和鸡肉炖汤,当作家常滋补品食用;
3、每次用一个猪肾,从中间将其剖开,夹住1-2只海马,盛在一个瓷盅中隔水清炖,晚上临睡前食用。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