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心脾两虚证(depress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1])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以多思善疑,头晕神疲,易汗,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等为常见症的郁病证候[2]。
郁病·心脾两虚证患者常见以下症状:
患者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3][4]。
这是脾虚血亏,心失所养的表现:劳心思虑,心脾两虚,心失所养,故见心悸胆怯,少寐健忘等症。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脾不健运,饮食减少,气血来源不足,故见面色少华,头晕,神疲,舌质炎,脉细弱等症。[3][4]
郁病·心脾两虚证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3][4]。
郁病·心脾两虚证患者常吃牛奶、粳米、鸡肉、莲子、酸枣仁、大枣、草菇、葡萄等好得快[4]。
建议郁病·心脾两虚证患者使用以下食疗方进行食疗[4]:
1.人参大枣茶(《十药神书》):人参3~5g切成薄片,大枣10枚去核,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一剂。
2.芪归鸡汤(《疾病的食疗与验方》):母鸡一只,宰杀后去毛、内脏,洗净,将黄芪60g、当归30g、党参20g、白芍15g纳入鸡腹,用线缝好,入锅中,加水、黄酒、葱、姜、盐,煮烂,吃肉喝汤。
3.龙眼莲子粥(《滋补保健药膳食谱》):莲子15g去皮、心,与红枣20枚、糯米50g一同煮至粥成,加入龙眼肉15g,稍煮片刻,加白糖适量搅匀服用。
郁病 (depression disease[5]、depression[1])为病证名[6]。又称郁证(见《赤水玄珠·郁证门》),简称郁[7]。是指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夜眠不安,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物堵塞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凡因七情所伤而致气郁、痰结、血滞、食积,乃至脏腑不和而引起的种种病症均属之[8]。临床常见的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及阴虚火旺等类型[8]。肝气郁结者,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等;气郁化火者,情绪急躁、头痛目赤、胸闷虚烦、口苦口干等;痰气郁结者,亦称“梅核气”;阴血不足者,亦称“脏躁”症。
郁病日久可以耗伤心气营血,以致心神不安,脏腑阴阳失调。郁证可分虚实两大类,初起多实,无不以理气为主;久病多虚,则以养血滋阴,益气扶正为主。应注意理气药多为香燥之品,病久阴血暗耗,自当慎用。而香橼、佛手等,其性和平,理气而不伤阴,无论新恙久病,均可选用。[3]
郁病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极为重要。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所说:“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以医者应关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解除思想顾虑,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如配合气功,太极拳等治疗,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3]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良好[9]。
郁病可见于西医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也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8][4]。
详见郁病条。
(查看评论) |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