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偏方大全 > 中医保健偏方

臌胀·肝脾血瘀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时间:2023-08-05 16:59:33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答:

臌胀·肝脾血瘀证(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of liver and spleen[1])为病证名[2]。又称血鼓[3]、单腹胀(见《血证论·血臌》)。为鼓胀之一[2]。是指肝脾血瘀,以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红丝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水,舌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臌胀证候[3]。《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烦躁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单腹胀者为血臌。”

血鼓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2]

臌胀·肝脾血瘀证患者常见以下症状:

患者腹大坚满,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黯黑,红丝赤缕,面颈胸臂有血痣或蟹爪纹,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水,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4][5]

这是肝脾瘀结,络脉滞涩,水气停留的表现: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致水气内聚,故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瘀热蕴阻下焦,病邪日深,入肾则面色黯黑,入血则面颈胸臂等处出现血痣,手掌赤痕,唇色紫褐。由于水浊聚而不行,故口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乃阴络之血外溢。舌紫红或有紫斑,脉象细涩,乃血瘀停滞之征。失血时则见芤脉。[4][5]

臌胀·肝脾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利水[4][5]

臌胀·肝脾血瘀证患者常吃当归益母草赤芍桃仁泽泻茯苓三七茜草等好得快[5]

建议臌胀·肝脾血瘀证患者使用以下食疗方进行食疗[5]

1.益母草煮鸡蛋(《食疗药膳学》):益母草30~60g,鸡蛋2枚。鸡蛋洗净,与益母草加水同煮,熟后剥去蛋壳,入药液中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天1剂,连用5~7天。

2.当归鲤鱼汤:鲤鱼500g,当归10g。鲤鱼留鳞去内脏,洗净,加水,两味共煮,鱼熟加黄酒、盐、味精,食鱼喝汤。

3.三七茯苓苡仁粥:三七粉3g,茯苓20g,薏苡仁50g,粳米100g。将茯苓薏苡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同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粳米酥烂后调入三七粉,搅拌均匀,再用火煮至沸,即成。每日2次。

臌胀为病证名[6]。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7]。是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所致,以腹部膨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4]。《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日久伤肾,终致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8][7]。亦有由癥瘕、积块发展而成[8]。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8]

西医的的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血吸虫病、营养不良及腹腔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后期,多属鼓胀范畴,可参考鼓胀治疗[7]

臌胀现常分为肝脾血瘀证、阴虚水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湿阻证、寒湿凝滞证、水热蕴结证、正虚邪恋证、脾虚湿困证等辨治,详见鼓胀条。

查看评论

标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臌胀·肝脾血瘀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