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小儿推拿

宝宝多汗勤掐肾顶穴 图解按摩方法(图文)

时间:2012-11-23 11:41:08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宝宝快8个月了,活泼可爱,小手小脚不停地动,玩得可欢了,该吃奶时就好好吃奶,该睡觉时就睡觉,美中不足的是,宝宝总是爱出汗,比大人们还多汗。是不是宝宝的身体缺钙,要去注射维生素D3吗?可宝宝除了出汗外,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不知如何是好?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使人体通过皮肤蒸发水分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正常体温。但有时出汗却是由于身体内存在的某些疾病引起,所以,医学上有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之分。这一种宝宝常见的现象,使妈咪非常敏感,然而却对此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在育儿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疑虑和误解……

  宝宝为什么多汗呢?

  生理性出汗

  1。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身体的新陈代谢要比大人旺盛,又总是不停地活动着,加之皮肤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广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体对冷热的调节能力较差,一旦受到环境刺激或兴奋时,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水分也就比较多,尤其是在气候炎热季节、室温过高、衣着或被褥过厚、快速吃热的饮食及活动后。

  2。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有些妈咪一看到宝宝出很多的汗,首先会担心宝宝患了佝偻病。其实,出汗多并不一定就是佝偻病的特有表现。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没有完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较高就会导致多汗。只要宝宝没有其他异常表现,不必认为是不正常。这种出汗与佝偻病不同的是,大多是白天活动过度,晚上入睡后多汗,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半小时内,主要见于头、颈部以上,尤其是以额部为多,不湿被,但胸背部也可出汗。但只要进入深睡,出汗就会逐渐减少。随着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这种出汗的现象就会好转。

  病理性出汗

  1。身体内存在内科疾病。好多疾病都可引起,如营养不良、活动性佝偻病、活动性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但在出汗的同时,还会出现原发病的明显症状。

  2。身体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如果是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但同时还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多种表现。

  3。身体发烧。身体发烧时,使用退热药物后引起全身出汗,以使体温降下来。

  家庭保健:勤掐肾顶

  肾顶,即左手第五指尖离开指甲约2毫米处,用指尖掐7至10下,每天一次,当天就会止汗。严重的连掐三天。之后每天掐脊,一个月可起保健功效

肾顶穴

  1、按揉肾顶穴500次,以拇指端按揉之

  2、揉二马穴100次,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3、补脾土300次,将患儿拇指屈曲,医者沿其拇指桡侧缘,由指尖推向指根。

  上述三穴只推左手,以滑石粉为介质,手法宜轻柔灵巧,柔和深透。

  捏脊三遍:让患儿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背后,先在患儿背部轻轻按摩两遍,使其肌肉放松。然后医者以双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自下而上交替捻动向前(自长强起至大椎止)为一遍;捏第二遍时,每捏三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并在肾腧 (shù)、脾腧、胃腧、肺腧穴处重提;最后捏一遍。


第一步,从屁股的尾椎骨开始,从下往上。以脊椎为中轴,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同时捏脊椎旁边突起来的肉,捏三就一提下。

  第二步,也就是以脊椎为中轴,以大拇指下面的手掌由脊椎向两推,两手同时用。从上向下。

  第三步,以脊椎为中轴,中指对准脊椎食指和无名指刚好落在脊椎两侧突起的肉,由上向下按。三指同时做。

  第四步,用两手掌从上自下交替的按拍。

肾顶穴

 

 

查看评论

评论:宝宝多汗勤掐肾顶穴 图解按摩方法(图文)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