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中医针灸

牙痛针刺真管用

时间:2012-06-22 10:34:51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牙痛针刺真管用 

    牙痛是由牙龈炎、牙周炎、蛀牙、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以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为主要表现的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牙齿是痛觉十分集中的部位,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也甚频繁,一旦牙齿病损后基本是以痛为主征。三叉神经痛、颌骨肿瘤也可引起同侧牙齿相应区域的疼痛;鼻窦炎、心血管、血液、精神等全身性疾病也可引发牙痛,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加以鉴别。

    中医学认为牙痛多因平素口腔不洁或过食膏粱厚味、胃腑积热、胃火上冲;或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龈等引起。《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云:“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脉湿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

     从经脉循行来看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所以一般而言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取偏历穴为主穴。上牙痛加下关;下牙痛加颊车。以阵发性,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牙龈红肿,全身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的风热牙痛(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加外关;以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血,肿连腮颊,头痛,口渴引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洪数的胃火牙痛(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加内庭穴;以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则龈肉萎缩,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兼见腰痠痛,头晕眼花,口干不欲饮,舌质红嫩,无浊苔,脉多细数的虚火牙痛(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加太溪穴

     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并充分暴露所选穴位处,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下关1.2、颊车0.8,针尖向肘关节方向45度角斜刺偏历0.8施大幅度缓慢捻转手法;毫针直刺外关、内庭穴各0.8寸施以提插捻转泻法;毫针直刺太溪0.8寸施以小幅度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后留针30分钟,除太溪穴每隔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外,其余穴位均不做任何手法。起针时太溪穴处随患者吸气医者缓慢将针拔出并即刻用棉签按压针眼约1分钟,其余穴位均用快速将针拔出并于针眼处挤出血液3、5滴。每日一次,5次一疗程。

    方中颊车穴下关穴为近部选穴,针之具有疏通患部经络气血的作用。《灵枢、经脉》记载:“手阳明络脉遍历齿中”。偏历为手阳明大肠经络穴,“龋”为其主病之一,近年来发现在牙痛患者偏历穴处会有多条索状物,且压痛明显,尤其是龋齿病人,以双手拇指按压偏历穴,用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皆能立止疼痛;若按揉后再行针刺,其效更佳。外关属三焦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针刺可清泻三焦之火,祛风解表,通经活络。按针灸五腧穴生克补泻法取穴原则,胃经实证当取厉兑穴,然厉兑穴局部组织表浅施用手法不好掌握且较为痛疼,所以根据“泻井当泻荥”的原则可改用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针刺泻之可清胃热胃火。《通玄指要赋》言:“牙齿痛,吕细堪治”。吕细为太溪穴别名,太溪为肾经原穴,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虚火牙痛补之最宜。另外,临床还发现:不少虚火牙痛是酉时(下午5至7点)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前针刺太溪效果会更好些。针刺治牙痛疗效立竿见影,临床不妨一试。


 

查看评论
上一篇:腧穴主治有规律(1)     下一篇:揿针埋刺通便效果好

评论:牙痛针刺真管用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