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花生衣怎么吃补血小板 这些人不能吃花生衣

时间:2022-05-18 14:50:53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日常的生活中花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食品。花生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还能炸着吃吃法多种多样。那么,花生的皮怎么吃补血小板呢?哪些人不能吃花生呢?花生衣除了可以补血小板还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来了解一下吧。
QQ截图20220518145156.jpg
 
  花生衣怎么吃补血小板
 
  红衣花生猪骨汤
 
  材料:猪骨500g、红衣花生15g、油适量、盐适量、姜片适量。
?
  做法
 
  1、红衣花生提前泡发。
 
  2、将骨头斩好,并放入热水中泡去血水。
 
  3、煲开一锅水,待水开后倒入花生和猪骨,并加入姜片。
 
  4、待再次沸腾后,打开盖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煲至1.5小时。
 
  花生衣荷包蛋
 
  材料:鸡蛋、花生衣适量、饮用水适量。
 
  做法
 
  1、花生衣,鸡蛋备好。
 
  2、花生衣入锅大火煮开,小火烧5分钟。
 
  3、将烧好的花生衣汤倒入盆中打一个鸡蛋,小火煮3分钟,关火等5分钟即可。
 
  4、盛到碗里,根据个人口味加红糖或白糖即可。
 
  花生衣功效与作用
 
  1、凝血止血
 
  花生衣中含有油脂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不但有止血的作用,而且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
 
  2、防止冠心病
 
  花生油中含大量的亚油酸,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高胆固醇发病机会,能够防止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3、滋血通乳
 
  花生中含丰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
 
  4、预防肠癌
 
  花生纤维组织中的可溶性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时,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和其他物质,然后膨胀成胶带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这些物体经过肠道时,与许多有害物质接触,吸取某些毒素,从而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存和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减少肠癌发生的机会。
 
  5、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花生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食花生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6、促进细胞发育,提高智力
 
  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可使儿童提高智力,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促使细胞发育和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7、抗老化防早衰
 
  花生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赖氨酸也是防止过早衰老的重要成分。常食花生,有益于人体延缓衰老,故花生又有“长生果”之称。
 
  8、润肺止咳
 
  花生大家都吃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花生还可以治疗贫血等症状。也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久咳气喘,咯痰带血等病症。
 
  不宜吃花生衣的人
 
  花生虽好,但并不是人人适合,据健康专家介绍称,以下五种人群不宜吃花生。
 
  1、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2、胆囊切除者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4、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5、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结语:以上小编介绍了一些吃花生衣补血小板的食疗方法,需要补充血小板的人可以根据上面的步骤进行尝试。还要提醒的是,患有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通风的患者是不能吃花生的一定要谨记哦。

查看评论

标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花生衣怎么吃补血小板 这些人不能吃花生衣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