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艾灸疗法

温灸的发展和作用及常用养生灸穴位

时间:2012-06-22 11:31:52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足三里】
1、取穴: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廉处是穴。
2、效能:理脾胃,调中气,升清降浊,通肠消滞,疏风化湿,扶正培元,祛病防病等。
3、主治:《甲乙经》: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水腹胀,皮肿,三里主之。
华陀:三里主五劳七伤赢瘦,七伤虚乏之疾,胸中淤血,乳痈。
《千金翼方》:主腹中寒,胀满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腹痛,胸腹中淤血,小腹胀,皮肿,阴气不足,小腹坚。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身反折,口噤,颐肿痛不能回视,喜悲,口辟,乳肿,喉癖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泄痢,食不化,肋下支满,膝痿寒热,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烦言,乳痈,喜噫,恶闻食臭,狂歌妄笑,恶怒大骂,霍乱,遗尿,失气阳厥,凄凄恶寒,头眩,小便不利,脚气。
《大成》:未中风时,一两个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发痿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足三里,绝骨四处各3壮。
《灸法口诀指南》:膈症,便血,上火,凡灸过上部者,须少灸此处以减火气。此外,凡灸四华膏肓,百会等上部穴位时,尤须灸此。又人过40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上冲,常灸此穴3-5壮可防上逆。
《胜玉歌》: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灸。
《行针指要歌》: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医说》:若要定,三里莫要干。(不断地灸三里,总有脓水流出。)患风痰人,宜灸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
《中医针科纲要》:百病莫忘足三里,诚为治病壮身第一要穴。足三里为胃之枢纽,刺之可壮人身之元阳,补脏腑亏损。凡寒气积聚之肿胀症瘕得温之、化之。湿浊之肿胀燥之,消之,导痰消滞,升清降浊,补中升阳,无所不能。
《真髓》:鼻塞,鼻管干燥,愈头痛。
《太乙神针临症录》:足三里为土中之土,土能生万物,又能腐物,胃为五谷之海,后天之本,人之五脏六腑全靠胃气旺盛,而营养之,又胃气者生,无胃气者亡。故取足三里,以健胃气,而补脏腑之亏损犹如独参汤之作用,因此足三里为全身保健要穴。
《马氏温灸法》:不少古籍均载,小儿不能灸足三里。认为灸之可防碍小儿生长及引起目疾等。如《图翼》云:“小儿禁灸足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实则像小儿脾胃不和,泻痢,呕吐,痰喘等症,在灸其它穴时配灸足三里,是常可取效的,只是应注意。小儿不宜,像成人一样以足三里做常规保健穴使用,以免撤热于下,防碍小儿生长。
附注:养生延年祛病灸,以麦粒直灸,每周灸一次,每次灸10-25壮,或每天连续灸6-10壮。若用于半身不遂,心脏病,肿瘤等大病用黄豆大的艾炷,灸15-50壮,以打通整个胃经为度,不过重灸选穴时,应适当离胫骨远一些,以防灸疮发后向周边蔓延。重灸之前,宜先用圆礼刺出针感,再灸灸感会传播得更快。
天枢穴
1、取穴:在脐旁平行二寸处是穴。
2、功能:有疏通调胃,理气行瘀,消胀之特效。
3、主治:奔豚,泄泻,赤白痢疾,肠鸣绕脐疼痛,饮食不化,水肿腹胀,久积冷气,妇人症瘕等症。
天枢乃大肠之募穴,可清导一切浊滞,实用特效,与气海相配,取气海可振下焦之阳以散群阴,取天枢者可调肠胃之气,以利运行,二穴相合,可治腹寒疝瘕,奔豚失精,阴缩厥冷、腹胀气喘、小便不利、妇科崩带、月经不调等症,为治疗虚劳、身弱脏虚、积寒痼冷首要之法。此中药之天雄散,肾气丸等穴,更为优越,实为良方也。

共6页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上一篇:艾炷隔盐灸治腹泻     下一篇:什么是艾灸?(图文)

评论:温灸的发展和作用及常用养生灸穴位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